英国人胡润在中国搞富豪榜,引起了很多热闹,也给很多人带来了麻烦。事实上,这个东西在中国古代就存在了,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这篇文章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排列了许多豪民的巨大财富,描述了他们的创业经历,致富的艺术,财产的规模,非常耀眼。重视经济活动和民生日用,展现了司马迁的卓越知识。然而,列出富人的事迹也应该符合公众的好奇心。他说这是为了“让后人选择”。
“太史公富豪榜”中最早出现的两位是伟大的名人。首先,范蠡是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灭吴后,仍有许多智慧未能耗尽,所以他乘船漂浮在江湖上,改名换姓,做生意赚钱,直到金钱散去。世界上的陶朱公。后人编了一个故事,把大美女西施配给他做伴。这很迷人。生活到此为止没有遗憾!
另一个是子贡,孔子的高超。子贡先生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亿(假设)屡中”,就是推测商品的市场变化非常准确,难怪要发大财。想象一下他炒股,应该是个好手。
春秋时期,范蠡、子贡都是人,经商致富。然而,他们不仅聪明,善于捕捉商机,而且两人都从事政治活动,在社会高层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背景。子贡周游列国,诸侯与他们分庭抗礼,不仅对财富表示敬意,子贡还为他们买卖,双方其实还有一层商业伙伴关系。由此可见,官场与商场从未相隔,官场“下海”如鱼得水,也是由来已久的事。
从战国到汉代的富人,只从事商品贸易,比如魏国的白圭,曾经是魏惠王的相国,后来转向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交易。但是更多的富人有产业基础。比如战国时期沂顿从盐业开始,郭纵从冶铁开始,都是“与王者龙富”;秦始皇有乌氏罗,从事畜牧业。马牛太多了,数不清。以山谷为计量单位,巴地寡妇清,丹穴世代开采,财富众多。没人能理解。
汉代冶铁致富最多,包括卓氏、程郑、孔氏、曹冰氏四家。卓氏家族有一位卓文君女士,就像文豪司马一样私奔,名列史册。还有一个无盐氏放高利贷,被认为是民间金融家。吴楚七国之叛,他冒险借给从军贵族,获利十倍,成为关中巨富。
富人所从事的行业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象征。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最富有,这表明铁农业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揭开《史记》中国第一个富豪榜:谁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