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校在教学上“一切办法都是美国学校”,但在行政管理上仍然是封建王朝的一套。清华学校的全称是“帝国清华学校”Tsing Hua
Imperial
College”。当时的学生,嘴里说着洋文,脑后却拖着长长的辫子。学校设有西学部和国文部,西学部采用西学教材。清政府外务部在成立之初就由美国青年会组成(YMCA)建议聘请教师到清华任教。宣统二年正月(1911年2月),共有17名美籍教师(男8人,女9人。他们也是清华大学第一批外籍教师。美国教师承担西学部的大部分教学工作,中学课程主要是英语培训,高等学科是美国大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课程,渗透到美国的影响中。
“学校监督”下设三“长”。教务长胡敦复负责教务管理;妾务长唐孟伦负责妾务管理;斋务长陈晓天(生卒年不明,天津人)负责学生管理。除校园建设外,普通务长还负责会计办公室,负责全校的财务工作,包括校内办学经费和留学经费。此外,大部分后勤工作属于学生食堂管理、学校卫生队负责学校安全、园区木厂、成衣店、书店、鞋店、理发店、牛奶房、洗衣房等生活设施的管辖范围。此时,学生入学后成本不高,宿舍食品费免费支付,一学期只支付体育费1元,预付期最终可退还补偿费5元,7元一月食品(相当于当时一名工人的月薪)。
[img]818848[/img]
斋务长严格控制学生的一举一动。未经许可,学生不得擅自离校;不允许喝酒吸烟;每周至少洗澡一次;不允许带钱,不允许看“闲书”,早上7点起床,7点20分准时去食堂吃早餐。斋务处制定了奖惩规定:奖励有物质和名誉奖;根据情节,惩罚分为训诫、思考、记过、开除等。我想过房间里地势低洼,冬天寒冷,夏天潮湿,室内空无一人,旁边有斋务处人员监督。学生一进入思过室,就有进监狱的感觉。
梁实秋(1903-1987年入学,祖籍浙江余杭,出生于北京)回忆道:
“想象一下陈晓天先生后来实施的一套管理方法,利弊越来越少。许多生活和工作的真理应该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就知道。许多自然主义的教育信徒认为,儿童的个性应该让他们自由发展,否则在被摧毁后,他们就不能自由地伸展。至少我个人认为我的个性没有被压抑,所以我不能在未来完全发展。”
清华学校以“培育全材料,增强国力”为宗旨,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方针。学校曾被称为“国耻学校”。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生感同身受,牢记国耻。作为中国有抱负的年轻人,他们增添了爱国情怀,愤怒自强,追求真理。
虽然学校是初创企业,但各方面的规章制度都已经制定出来。在这个安静的清华花园里,学生们工作非常努力。学校正在慢慢走上正轨。(摘自《清华百年演义》一书,济南出版社出版)
解密:为什么清华大学又叫[国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