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朱元璋怕宦官专政,为什么明朝却成了太监帝国?

宦官问题一直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历代能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的人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个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个是在东汉末期的2世纪;第二个是在唐朝末期的9世纪;第三次,从1435年王振当权到明朝灭亡。虽然明朝的宦官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的宦官那么凶猛和强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能够操纵皇帝的生死。然而,明朝的宦官使用时间最长,在中国宦官的历史上处于领先地位。从永乐朝开始,宦官逐渐得势,直到明思宗吊死煤山。200多年来,宦官们熙熙攘攘。你去我那里,活跃在宫殿上,上演荒诞剧,甚至出现了魏忠贤这样一种奇怪的历史现象,比如“九千九百岁”。奸夫的生活并非偶然,半由人事半由天。让我们从魏忠贤的前辈开始。

起初,明朝的宦官除了做奴才之外,没有更多的权力。出身草根的朱元璋,才华横溢,军马一生,为朱家子孙争天下。卧榻旁不能让别人睡得很香,这显然不仅仅是赵匡胤一个人的隐忧,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功臣们都是兔死狗煮的,权力被禁,宦官怎么能染指呢?他亲眼目睹了元末宦官的危害,决心从根本上铲除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性。

洪武十年(1377年),一位老太监出于好意,指出公文中有明显的错误。朱元璋知道太监是对的,于是立即下令将他赶出皇宫,送回原籍。原因是太监“干政”。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特意铸了一块铁牌,挂在宫门上。铁牌上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治事务,犯人被斩。”这时,宦官的权力跌入历史低谷,不仅不允许干预政治事务,还不允许与官员串通,甚至没有权力建立行业。

朱元璋怕宦官专政,为什么明朝却成了太监帝国?

朱元璋

在明成祖朱迪手中,这条铁的纪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不仅不再警惕太监,而且开始把太监视为控制外国大臣的重要力量。“内部部长不得干预政治事务”被悄悄地改为内部部长不得擅自做出决定。

朱迪任命宦官,委以大权,是在夺取王位的“靖难之战”中,他通过勾结被建文帝压迫的宦官,掌握了建文帝的动向;在围攻南京时,他与宫中的宦官取得了胜利,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所以朱迪上台后,怕会有失意的宦官像卖建文帝一样卖自己,不惜背叛祖训,拉拢宦官。朱棣自己的宦官,如狗儿,在“靖难之战”中表现得非常勇敢,率军与南兵对冲,为朱棣在战场上做出了贡献。

因此,明朝的宦官悄然迈出了赢得权力巅峰的第一步。朱迪派李兴使暹罗(今泰国),郑和下西洋,侯显使西域,王安等督察营,马静参观甘肃。18年(1420年),永乐增加了东厂,任命宦官主持,调查和刺探臣民的情况。这样,宦官就可以使用、特征、监督军队、分镇和刺探臣民,掌握权力,为以后的权力提供了条件。

朱棣孙子宣宗朱瞻基采取措施,在宫中设立“内书堂”,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宦官学校。宦官学校收集了200或300名10岁以下的学生。司礼监是校长,学长是德高望重的老人。他邀请翰林学院的学士来教学生。学生学习的课本是《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和《四书》、《千家诗》、像《神童诗》这样的书,评价成绩的标准是背诵能力和字体的整洁度。成绩特别差的人和犯规者,由教师在成绩表上登记,交给秉笔。宦官阅读自成立内书院以来,已成为定制。最初,学习书法和教授知识是一件好事,但它无意中打开了埋葬明朝的潘多拉魔盒——这些太监有足够的时间,没有青春期的麻烦,明朝和现代,文字和墨水,如老虎和翅膀,更多的人可以使用计划智慧欺诈,欺骗君主在关键时刻作奸。

到英宗朱祁镇时期,宦官权力进一步扩大,开始掌权典兵。朱祁镇就位于方九岁。他仍然是一个只知道如何玩耍的顽童。太监王震带他去玩。他钦佩这个鬼点子层出不穷的大玩伴,被誉为“王先生”。利用朱祁镇的信任,王振总揽朝政,没有人能控制他,他不仅成为了太上宰相,也成为了太上皇帝。朱祁镇成年后,皇家教师刘球上奏章劝朱祁镇亲政。王震以为是在嘲讽自己,把刘球抓进锦衣卫诏狱,用刀砍死,肢解尸体,扔到荒野里。

有一天,王震去国子监督检查,祭祀李时勉没有对他表示特别的尊重。王震指控李时勉盗用国家树木,让他在国子监督管理局前戴上枷锁三天。成千上万的学生哭着跑来跑去,但他们救不了他们。最后,他们向朱祁镇的母亲何太后寻求帮助。当何太后问朱祁镇时,他惊呆地说:“一定是王振干的”,然后下令释放。

在朱祁镇即位的第十五年,蒙古瓦拉部落向东推进,攻击中国北部边疆,沿边城堡相继坠落。朱祁镇召集大臣商量对策,王振力排众议,强烈主张皇帝亲征。他把战争当成儿戏,认为有权就有战斗力。诏书颁布后的第二天,朱祁镇即将出发,由于仓促间没有准备,半途而废,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军队到达大同后,王震还要北进,但派出的几个兵团先后溃败,军心大乱。守卫大同的宦官也警告说,不仅不能北进,而且连大同都处于危险之中。王振不得不下令回京。瓦拉追兵到了距居庸关30公里的土木堡。兵部尚书匡野要求英宗快速入关,但运送王振搜到的金银财宝的队伍还没有到,王振坚持等待。匡野一再要求迅速撤退,王振骂道:“军国大事,你知道什么?将匡野逐出营账。不久,瓦拉骑兵合围,大喊:“投降免死!“王震发现权力也不起作用。禁卫军官范忠悲愤交加,用铁锤杀王振。明军全军覆没,樊忠战死,朱祁镇成了阶下囚。这就是“土木堡之变”,是明朝从繁荣到衰落的转折点。

明朝宦官权力的全面扩张是在宪宗朱见深统治时期。朱见深赋予亲信宦官王志军政权力。一些外国官员想要晋升,经常走王志的后门。只要王志愿意在宪宗面前说话,这个人就会立即繁荣起来。因此,那些想走捷径的人为认识王志感到自豪,这提高了王志的价值,为王志的权力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有一次,王直被皇帝派到北方巡边。当时,中国的主要军事力量集中在蓟辽、大同、榆林等地,被称为“北方九边”。巡边的人都深受皇帝的信任。巡边大臣在皇帝面前的一句话,就能决定边镇命官的生死升级。因此,被巡地的官员从不粗心大意。王直巡边,鉴于他已经是皇帝的宠宦,官员们更是唯唯诺诺尽显小人相。督抚、总兵、抚台等官员出境二三百里迎接。官员们见到他,都可以跪礼。在公厅外,官员们私下向汪直行贿,以博欢心。这些失去人格的做法确实奏效了。王直回京后,所有奉承他的人都升职了。相反,那些拒绝依附汪直的人,被免官或贬级。

14年(1478年),成化发生了一起假汪直案。崇王府仆人杨福假称王直,因为他看起来像汪直。从芜湖、常州、苏州到杭州、绍兴、宁波,无论他走到哪里,全国各地的官员都争相奉承,甚至有人来找他打官司。当他南下到福州时,被福州镇守太监发现,杨福被杀,轰动一时。虽然这个案子让汪直难堪,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汪直的权力。

武宗朱厚照15岁即位,这是一个只对女人和游荡感兴趣的花花公子,荒谬任性。刘瑾,一个从小就和他在一起的玩伴宦官,就像朱祁镇的玩伴王震一样,利用皇帝的昏庸和信任掌握了权力。刘瑾有一个叫“八虎”的核心集团,这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名字。刘瑾使刚上台的朱厚照认为,以托孤大臣谢迁、刘健为首的忠诚朝臣是阴谋使皇帝陷入孤立的“奸党”。刘瑾把他们都赶出了法庭。就连儒家阳明学派的创始人王守仁也被法庭拐杖贬为野蛮人。从此,朝中文武大臣要么侧视刘瑾,要么争先恐后地拍他的马屁,刘瑾牢牢地控制着朝政大权。

一天早上,朱厚照发现了一封匿名信,揭露了刘瑾的各种罪行,但朱厚照拒绝相信,并把这封信转给了刘瑾。刘瑾大发雷霆,命令300多名高级官员跪在奉先门外的烈日下追究事主。那些高级官员从早上跪到天黑,许多人在公共场合摔倒死亡。天黑后,未死的人再次被囚禁在锦衣卫诏狱。后来刘瑾发现匿名信来自宦官,与朝臣无关,于是释放了他们。

刘瑾的权力熏天,整个政府围绕着他转圈。宰相焦芳、内政部长张彩、国防部长曹元几乎与他的奴隶没有什么不同。刘瑾的私人住宅决定了政府的规模和措施。即使是最荒谬、最恶毒的政策,也没有人敢提出任何异议。

当地官员进京朝拜述职时,总是要向刘瑾行贿,这叫“拜见礼”。少的要几千两,多的要五千两。若升官,还要立即用重金“谢”刘瑾,称为“谢礼”。送少了还不行,会马上撤职。但是如果你赶紧加银子,官职可以马上恢复。官位基本上成了刘瑾手中卖钱的商品。刘瑾有多少家产?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刘瑾的财产几乎是天文数字——黄金33万公斤,白银805万公斤。李自成进北京时,崇祯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20万公斤!

刘瑾当权只有五年,右都御史杨一清利用“八虎”之间的矛盾,刺激张永反戈一击,起诉刘瑾谋反。武宗下令逮捕刘瑾,籍无家产。武宗从刘瑾家抄出数百万金银,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其中,有两把貂毛大扇,里面藏着机关,用手指按动,弹出一把寒冷的匕首。武宗看了,吓得目瞪口呆。刘瑾最终多行不义必自杀,但明政府的整个结构几乎被他拆散了。

到目前为止,明朝宦官的权力已经完成了其扩张的整个过程,明朝宦官终于达到了权力的顶峰。未来,魏忠贤的独裁只是这些前辈权力的再现和延伸。因此,历史上出现了这样一部讽刺剧:朱元璋最害怕宦官的专权,但正是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宦官最强大的时代,被人们羞辱为“最大的太监帝国”。


朱元璋怕宦官专政,为什么明朝却成了太监帝国?朱元璋怕宦官专政,为什么明朝却成了太监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