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起来“吓人”,引起了争议 真实情况是...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官方修正史上的朱元璋:与普通人不同,有奇骨
让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书中的文字记录。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前往濠州城投军,郭子兴见朱元璋“外貌奇伟,异常人”。陶安第一次见到朱元璋时说:“龙姿凤质,很人也。”
明代“孝陵神功圣德碑”有这样的描述:“龙胡长郁,但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
[img]298916[/img]
长胡子满脸威严,但后面还有一句略显奇怪的话:脖子后面有一块奇怪的骨头,沿着后脑勺直到头顶。
《明太祖实录》曾这样解释:“梦中的人把碧放在项中,这样项肉就隐藏了轻微的疼痛,怀疑自己的疾病。以药傅之为主,没有经验,然后变成骨头,隆然大变。”大致意思是有人在梦里把玉璧放在朱元璋的脖子上,让他的脖子鼓起一个包,有点疼。后来用药治不好,包变成了骨头。
从这些官方史料来看,我们很难判断朱元璋的脸是什么样子的。此外,明朝的美丑标准并不一定与今天一致。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一个——朱元璋的长相与普通人不同。
民间传说中的朱元璋:用肖像完成“整容手术”
与正史记载相比,民间私史笔记对朱元璋相貌的描述明显更加多样化。
活跃于明朝成化年间的官员陆荣在他的《树园杂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个轶事:有些人把朱元璋的肖像画得很逼真,但没有得到奖励;有些人在画画时“除了形状,加上穆穆的容貌”。结果,朱元璋非常满意。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官员张翰在《松窗梦语》中写道,他曾在武英殿亲眼看到朱元璋的画像。他的描述是“太祖的容貌,眉毛大,鼻子直,嘴唇长,脸像满月,一定没有尺子”。然而,后面有一句话——与民间传说的形象大不相同。
这说明明明明朝中后期,朱元璋的长相与民间存在官方不一致。
@ 民间流传着许多谣言。张翰说,当时传说很多画家在为朱元璋画肖像时都被杀了。言下之意是,朱元璋的官方肖像可能不是真实的写照,但张翰补充说,这些谣言是否真的“未知”。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官员并非生活在朱元璋时代。陆容出生时,朱元璋已经去世近40年,而张翰则直接是明朝中后期的官员。
图像中的朱元璋:美丑不一
[img]298917[/img]
这些大明官员的文章还透露,朱元璋在世时就有了自己的画像,但他死后,民间流传的朱元璋画像与官方画像大不相同。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生存下来的朱元璋画像“画风”也有很大的不同:一张脸麻子,一张脸凶狠,一张五官端正,善良安详。
据清代胡静撰写的《南薰殿图像考》显示,当时北京紫禁城南薰殿共有63幅明代皇后图像,其中立轴28幅,册页35幅。朱元璋是画像最多的人,他一个人有13幅画像。
根据今天的审美标准,这13幅肖像中只有两幅好看,多达11幅丑陋。此外,丑陋的肖像外观基本相同:前额、下巴和脸颊突出,眉毛深,胡须浓密,鼻子像大蒜,拱嘴像猪,形成所谓的“五岳朝天”,脸上布满了麻点。
而这些丑像与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朱元璋的形象相似。
[img]298918[/img]
历史上的名人像都是一样的?
同一个人有两种不同的外表,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然而,造成这种现实生活和肖像不同的原因,除了没有摄影技术,为天子画“皇家荣耀”的画家追求这样的标准:与皇帝本人相似,但也反映了皇帝“真龙天子”的魅力。
网上流传着一个笑话。如果你仔细观察教科书中的秦始皇、诸葛亮、唐玄宗和颜真卿,你会发现日本瓜脸、肿眼泡和长胡子似乎都长得一样,除了头上和身上的东西。
明朝官方朱元璋和朱迪的画像也没有太大区别,就像刻在同一个模子里一样。
明初,画家王福曾在洪武、永乐年间担任宫廷职务。他在《书画传记录》中说:“写真固难,写御容尤其困难。”
作为古代皇帝的画家,这种困难并不难理解。但同时也造成了“失真”。
朱元璋历史上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