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版《三国》中,曹真被描绘为一位心胸狭窄、屡战屡败的常败将军!不如三国演义!事实上,真正的曹真也是一代名将,《魏略》记载:曹真原本不姓曹,姓秦,他的父亲和曹操关系很好!袁术为了保护曹操而杀了曹操。曹操可怜曹真,年轻时失去了父亲。他像儿子一样对待曹真,让他和曹丕住在一起。有一次曹真打猎,被老虎追赶。曹真转身射杀了老虎。老虎倒下了。曹操欣赏曹真的勇敢,并要求他带领老虎和豹子骑马,征服灵丘并获胜。他被称为灵寿亭。
他的主要事迹:
【215年】 刘备派将军进军辩护,曹真带领部队作为部分将军打破刘备的其他将军,晋升为骨干将军。后来,曹真跟随军队回到长安,担任中国领导人。
【219年】 曹操非常担心守卫汉中夏侯元的死亡。他任命曹真为蜀国征兵和保护军队。督徐晃等部长在阳平打破刘备的高翔。后来,曹操亲自到汉中撤军,让曹真到武都迎接曹洪等陈仓。
【220年】 曹丕继王位,任命曹真为镇西将军,假期都督雍、凉州军事,录前录后功,进封东乡侯。张进等在酒泉造反,曹真派将军费曜征求意见,获胜,杀害张进等。
【222年】 曹真回到洛阳,被任命为上军将军,都督中外军事,假战。后来,曹真和夏侯尚征服孙权,攻击牛渚屯,获胜,转拜为中国将军,并将其添加到事件中。
[img]126142[/img]
【226年】 曹丕病重,招曹真、陈群、司马懿等受遗诏辅政。魏明帝曹睿继位后,曹真进封邵陵侯,升任将军。
【228年】 蜀相诸葛亮兵出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叛呼应诸葛亮。魏明帝曹睿派曹真督诸军前往四城,于斜谷击败蜀将赵云、邓芝。杨条等安定人胁迫当地官员占领月支城,曹真进入围城。杨条闻将军曹真亲自来到,自绑出降。反叛的三郡都平定了,曹真料到诸葛亮下次一定会从陈仓进攻,于是派将军郝昭、王生守卫陈仓,修建城市。
【229年】 诸葛亮确实包围了陈仓,魏国已经准备好了,无法征服。曹真因功增邑,前2900户。
【230年】 曹真去洛阳见皇帝,被提升为大司马,把剑放在寺庙上,进入朝鲜。曹真建议伐蜀,曹睿批准,于是同年8月,曹真从长安出兵,从子午道南入。司马懿逆汉水而上,在南郑见面。有的兵马走斜谷道,有的进武威,正好赶上30多天的大雨,有的栈道被切断,于是奉诏撤军。曹真带病回洛阳,很快就去世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曹真并没有像《演义》和《影视》那样描述一个成功不足、失败多、经常打败战争的懦夫将军!三国志中还描述了曹真的一件事,足以说明他的气量和品德! 曹遵和朱赞死得早,曹真同情他们,“乞分所食邑封遵,赞子”。而魏帝则“君子成人之美”,答应了他的请求。曹真出征时,士兵得到的奖励不足,就用自己家的财产作为奖励。 真正的曹真军事指挥官的才华应该说不在司马懿和诸葛亮之下。曹真不是曹氏家族的大督。他不姓曹!主要是南征孙权的战功。为了突出诸葛亮和司马懿,《演义》把曹真写成了诸葛亮北伐时的傻瓜。事实上,早期的战争主要由曹真领导。诸葛亮的“终身大敌”司马懿,直到曹真病逝,才与诸葛亮拖延了四年。曹真与诸葛亮的战斗并没有陷入劣势,司马懿与诸葛亮的第一次对抗杀死了张合。然而,司马懿也知道虚实,能忍受。知道自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后,他一直坚持到把诸葛亮拖到病死。(当时司马懿兵力约30万,诸葛亮兵力仅10万。)诸葛亮一伐中原时。司马懿根本没有参战。诸葛亮出兵时,魏准备不足,南安、天水、安定三县投降,魏帝派曹真统领大军守城,派张合攻街亭。曹真在箕谷打败了赵云、邓芝统率的偏师,张合占领了街亭。诸葛亮辙军。安定杨条守城不降,曹真挺兵围安定,杨条和大家都说:“大将军自来,我原来早就降耳了。就自绑出降而言,三郡皆降。诸葛亮二伐中原。曹真准确地预料到诸葛亮在二伐中原时会攻击陈仓,便推荐郝昭守城。(为了突出司马和诸葛二人,演义和影视又一次张冠李戴)诸葛亮后来确实攻不下陈仓,退兵了。三国新版说郝昭是司马懿的直系部队有点不靠谱。郝昭也是三国中我非常喜欢的将军。电视上的郝昭表演浮躁,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真是令人惊讶! 三国时期,诸葛亮时期不仅仅是蜀北伐,曹真也主动统帅征西过,只是连续大雨造成路断,曹真班师。每次曹真带兵出征,他都必须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如果军队的奖励不够,他经常用自己的财富来奖励下属,所以士兵们愿意为他服务。曹真生病了,回到洛阳,明帝亲自来到他的宅第省视慰问。曹真死后,死后的头衔是元侯。曹爽嗣位,他的儿子。为了纪念曹真的功勋,明帝下令说:“司马曹真的一切都是忠诚而有节操的,他帮助魏武和魏文处理政治事务。在内部,他从未依靠自己作为皇室亲戚的恩惠,也从未向普通人表现出傲慢的态度。可以说,他是一个能够保持饱满和保全地位,有谦虚和勤奋美德的绅士。所以曹真的五个儿子曹羲、曹训、曹则、曹彦、曹白都被封为列侯。”
从以上三国志的描述来看,曹真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军事指挥官,但不幸的是,他的几个儿子太生气了,司马家族最终被大权旁落!
历史上真正的曹真:两次击败诸葛亮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