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太监去了哪里,他们的目的地是什么?我们知道著名的太监信修明曾经说过,太监进入宫殿后,真的是“身体和精神都被摧毁了”。宫廷规则扼杀了这些人的意志,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奴隶”。他只能为人服务,甚至没有谋生的技能。没有宫廷制度,这些太监的处境真的很糟糕。相关的详细介绍。
众所周知,太监分为三六九等,从李莲英这样的二品大太监到连名分都没有的“效力”,出宫的待遇是天壤之别。李莲英出宫后,家人会接受他,社会上也知道这个人,毕竟是有权势的人,而且他还有自己的豪宅,彩和坊,军机处等等,都很豪华。当然,大太监李莲英的死仍然是个谜。有人说他因吸烟而死于痢疾。有人说债主杀了他,也有人说是敌人造成的。简言之,李莲英六十多岁就去世了。当人们打开他的坟墓时,他们只发现头骨和长辫子,但尸体没有发现。这真是个谜,这位经历过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近五代帝王的大太监,至今仍是人们笔下最活跃的历史人物。
像李莲英这样有身份的太监结局是这样的,那么其他太监结局是什么呢?真的很尴尬,被人嘲笑。首先,那些回到社会的太监不接受他们,不仅是他们的家人,社会上的人也嘲笑太监。街上到处都有人责骂太监的“丈夫”,这相当于责骂你的八代祖先。此外,即使家人不介意离开宫殿的太监,他们也很小就进入宫殿。当他们老了,他们根本找不到家人。此外,就太监的家庭条件而言,送他们当太监的家庭基本上都很穷,无法开锅。如果你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些太监在社会上真的很穷,他们的身体被毁了,他们没有谋生的技能,他们会去哪里?
这里我要提到寺庙,可以说,绝大多数太监都去寺庙养老。事实上,太监们并不愚蠢。进入宫殿后,他们都知道自己有一天会变老。他们留下的退路是省钱或捐赠给寺庙,为自己找一个可以生存的地方。更富有和地位的太监会已经成为寺庙的主持人,没有钱和地位的好地方也可以在寺庙里死去。在这里,太监们还有一个组织,那就是北京的太监养老会。那些离开宫廷的太监可以通过向协会支付规定的费用来在太监建造的寺庙中生存,包括食宿。你要问,如果付不起钱的太监会怎么样?告诉大家,结局会很惨,只能冻死街头,没有人可怜,没有人管。
[img]136423[/img]
万寿兴隆寺是著名的太监寺庙。事实上,太监与寺庙的关系在明代就有着悠久的历史。
1996年,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去世,标志着太监群体完全消失。虽然这个群体很卑微,甚至很穷,但这些人也值得理解。毕竟,这也是历史的见证。
太监在清朝灭亡后去了哪里?这些太监的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