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做了五件事,让董卓成功地从一个边疆将领转变形象,成为一个权势下的宰辅。当何进下令诸侯进京时,董卓准备搬家。当时全世界的兵权主要掌握在两个人手中,一个是董卓,一个是皇甫嵩。但何进召唤董卓,只是密令,天下人不知道,一旦擅自动兵,引起争议,何进就不会出面说好话。这时,李儒出现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希望董卓向朝廷发表一章,公开表示自己是响应将军何进的命令,带领军队到北京消灭张让等非常侍臣。李儒敲锣打鼓,何进也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自然会更加维护董卓。于是卢植等大臣纷纷进言,说董卓狼子雄心勃勃,绝对不能让他进京,何进依然支持董卓,这是李儒的表章功劳。
进入首都后,李儒通过一系列手段帮助董卓快速掌握了首都的情况。到达首都的只有3000人的前锋部队。李儒让人们每隔几天在晚上悄悄离开城市,第二天在公众面前炫耀城市,造成西凉士兵来到北京的错觉,为大军的到来赢得了时间。真正确立董卓地位的是废除汉帝。
废除汉帝事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事实上,罪名很大,但冒犯的人并不多。在朝廷的成就中,只有袁绍才能真正表示反对。事实上,废除少帝并改立献帝并没有给董卓带来任何灾难。相反,他确实发挥了巩固权力的作用。李儒还建议董卓下令召唤一些清流名臣为官,比如蔡勇,给当时的文人很大的幻想。后来,听从周瑜、伍琼的建议,让一些宗室名人到各地当官,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至少可以看出,董卓的命令仍然可以与世界同行。即使在袁绍、曹操等诸侯联军失败后,面对袁绍与公孙赞的对抗,董卓成为汉献帝的圣旨仍然相当聪明。
至于反董卓联盟,这只是一场闹剧。除了孙健的一些局部胜利外,大多数诸侯联盟都失败了。特别是作为联盟的骨干,曹操部队在荥阳的大败让那些整天全国正义的盟军感到震惊。转眼间,轰轰烈烈的关东联军风流云散。诸侯们忙着一亩三分地去这些地方,对董卓一点威胁都没有,更别说杀董卓了。而在荥阳设下计谋,几乎全歼曹操军队的牛人,还是这个李儒。不幸的是,李儒虽然才华横溢,却只有蝇头小利,不知大局。在李儒的一些建议中,许多人在巩固董卓的力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人实际上是在挖董卓的墙脚,以至于董卓的基础从根本上消失了。
揭秘:算无遗策李儒是如何成就岳父董卓霸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