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勇是历届东吴丞相中最干净的一位,也是孙权最喜欢的一位。官场一直是名利场。有些人以名字命名,有些人想要利润,有些人想要名利。然而,顾勇不是这样一个人。他从不与人争论,也不是一个平庸的人。他平时不说话,但只要他说话,他就能说到位。他当了19年总理,名声没有诸葛亮高,但治国并不比诸葛亮差。
顾雍字元叹,吴军吴人。东汉著名学者蔡勇曾在吴地避乱,顾勇跟随蔡勇学习钢琴和书籍。据《江表传》报道,顾勇和蔡勇学习时非常专一,内心干净,聪明好学,一学就会。蔡勇非常喜欢他,对他说:“你将来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就。现在,我给你起了我的名字,所以顾勇命名为永(与永同音),并受到蔡勇的赞扬,所以他叹了口气。
后来被州县推荐,顾雍二十多岁成为合肥长,后来转到娄、曲阿、上虞等地,治理得很好。孙权理解稽太守时,没有在县任职,而是让顾雍成为郡城,代表太守,讨平贼寇,让会稽县恢复平静,让人民安心生活。几年后,他进入孙权幕府做左司马。
公元222年,孙权封吴王后,顾雍因功晋升为大理奉常,领取尚书令,封阳遂乡侯,当时家里人都不知道,后来听说都很惊讶。
225年,顾雍把母亲带到吴国来,孙权亲自拜见,并与大臣们见面,后来王子也来拜见。
顾君不言 言必有中
顾雍话不多,不喝酒,举止得体。孙权曾叹气说:“顾雍要么不说话。一旦他说话,他肯定会说得很好。”宴会开心的时候,大家都怕顾雍喝多了酒后会看到失态,所以不敢开心。孙权说:“如果顾雍在,大家都不能开心。”孙权对顾雍如此敬畏。
今年,顾雍代孙邵为丞相。
任人唯才 孙权尊敬
顾雍的选举能力,只选择那些能够合格工作的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
他经常访问民间,收集建议,秘密疏通孙权。如果被采纳,将为孙权做出贡献;如果不被采纳,就永远不要说。因此,孙权非常重视他。
每次他在法庭上发表声明,他看起来都很尊重和服从,但他坚持诚实。孙权曾经问过张昭的政治得失,张昭说了他听到的,认为法律很多,惩罚很重要,应该得到改善。孙权沉默了,回头问顾勇,顾勇说:“我听到的和张昭听到的一样。”所以孙权下令减轻惩罚。
当时驻扎在前线的将军都想立功求名,于是纷纷上书提建议。孙权问顾雍。顾雍回答说:“我听说军队不能为了小利而动。他们都想为自己做出贡献,而不是为了国家。如果他们不能炫耀自己的威望或让敌人受到伤害,就不要服从。”孙权听顾雍的话。
据《江表传》报道,孙权遇到问题时,经常派中书郎到顾雍咨询。如果顾雍感觉良好,他会反复与中书郎讨论和研究,并与中书郎共进晚餐;如果你认为这是错误的,你什么也不说,也不请吃饭。孙权说:“顾雍很高兴,这意味着事情是合理和可行的。如果他不说话,这意味着事情是不可行的。我必须重新考虑。”孙权对顾雍是如此的尊重和信任。
大公无私 教子以严
晚年,孙权宠爱吕一、秦博,任命他们为中书,主管审核文件。因此,吕毅等逐渐成为威望,开始牟取暴利,举报他人罪行,故意加重案件诽谤大臣,拒绝陷害无辜的人,顾勇等人受到他们的陷害和谴责。后来,吕一的邪恶罪行暴露出来,并被拘留在廷尉府。顾雍前往审理此案,吕一以囚犯身份见顾雍,顾雍和颜悦色,问他诉讼言辞。临走时,他对吕一说:“你心里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吕一只是磕头不说话。尚书郎怀叙当面骂辱吕一,顾雍批评他说:“这里有国法,何必呢?”
据《江表传》记载,孙权嫁给了一个侄女,招待了顾雍的父子和孙子顾谭。顾谭当时被选为曹尚书。那天大家都很开心。顾谭喝醉了,跳舞。顾雍很生气。
第二天,他指责顾谭说:“君王以忍辱负重为德,臣下以恭敬谨慎为节。韩信和吴汉在见到皇帝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像他们不会说话一样。你没有功劳,只是因为我们家的名声而受宠。你怎么敢不尊重或谦虚呢?你一定是未来破坏家庭的人。”转身躺在墙上,不理顾谭。直到顾谭站了一个多小时,他才让他回去。
顾雍234年去世,时年76岁,为相19年,孙权身着孝服前往祭吊。
顾勇是东吴的第二任总理,也是工作时间最长的总理。他不亚于诸葛亮,有严格的导师。他不仅是一个好总理,也是一个好父亲。他不争名夺利,身处高位,能一尘不染,被诬陷,能心平气和。应该说,顾勇在东吴历任总理中是完美的。
顾雍治国之道:顾雍是如何推荐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