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当官很早,刚成年就被当地官员推荐为“孝廉”,成为“洛阳北部尉”。在洛阳工作了三年,任期一满,升职搬窝,调到河南省清丰县当县长(顿丘令)。23岁。
众所周知,汉代的公务员选拔程序分为两类:一类是“政策考试”,类似于今天的考试。一种叫做“检察”,由地方官员向上级政府推荐,然后由地方官员安排当官。
曹操是一名公务员,没有通过考试。他被安徽老家的官员推荐为孝廉。所谓孝廉,就是道德品质特别好的人。地方官员也可以推荐另一种叫“秀才”的人才,通常被称为“茂才”,以避免刘秀的禁忌。推荐茂才避免推荐孝廉难度大,责任也大。道德品质难以衡量,无法量化,但工作能力不那么容易冒充,建议不当应受到严厉处罚。@ 地方官员热衷于推荐孝廉。
在那个时代,调查是有指标限制的。一个60万以上的县每年只能推荐三个孝道,不到60万但超过40万只能推荐两个孝道,不到40万但超过20万只能推荐一个孝道,不到20万但超过10万只能推荐两年,不到10万只能推荐一个孝道。
当时60人的县国很少。曹操所在地沛县,总人口25万,地方官一年只能推荐一个孝廉。25万比1,一个普通人想孝顺,堪比天堂。
[img]119682.jpg' />
曹操在20岁时被推荐为“洛阳北部队长”。该官员负责河南孟津地区的社会保障工作,以及当地的防御和征兵工作,相当于当前的公安局长和武装部长。三年后,他担任了清风县长。
问题是:东汉后期有很多严格的命令。就年龄而言,孝廉不应低于40岁。曹操被推荐时只有20岁。显然,有很多技巧。曹操曾经说过:“我还年轻。我有50岁。我不是老的。”这意味着我很早就成为了一名官员。下班后,我发现许多与我同级别的官员都五十多岁了,所以他们仍然是年轻干部。
那曹操非法当官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曹操的爷爷是个太监,叫曹腾。他为四位皇帝服务,其中汉恒帝是他支持的。汉恒帝要求他做“大长秋”,负责宫中的大小事物,外戚向皇帝致敬,大臣送奏章,都要经过大长秋。在水平上,皇帝是老大,三公是二,大长秋是三公,但实际职权高于三公。曹腾的权力与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和清朝的李莲英非常相似。
[img]119683.jpg' />
朝鲜有些人很容易当官。曹腾的养子宋从政(22岁被举孝廉,当“荥阳令”,现任河南荥阳市市长)后,当过司隶校尉、大司农、大红路,最后当过太尉。曹操20出头,22岁当县长,自然顺风顺水,春风骄傲。
尽管如此,曹操还是很有能力,从政后功勋卓著。26岁时,曹操成了“议郎”。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时,曹操被授予高级军官“都校尉”称号。他跟随军队打黄巾军,立功晋升为“济南相”,相当于济南市现任市长。后来董卓作乱,曹操拿出家产招兵买马,联军攻打董卓,先后灭袁术、袁绍,以天子命令诸侯。38岁成为省长(兖州牧),42岁成为将军兼司隶校尉兼录尚书事(其实丞相),54岁成为名正言顺的丞相。
毛泽东曾评价曹操:曹操统一北方,建立魏国,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国的中心地区。改革东汉恶政,抑制强者,发展生产,实行农田制度。督促土地复垦,实施法律制度,倡导节俭,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还原真正的曹操:文武双全极其能干 23岁当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