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也是明朝的遗老。清军南下时,顾炎武在家乡昆山兴兵抗清,起兵失败后,顾炎武坚持一生不与清朝合作,只专注于讲述。顾炎武的三个侄子也很有名。徐元文是顺治朝状元,曾担任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等重要职务。徐乾学是康熙朝探花,官至刑部尚书。官员至吏部侍郎徐秉义。徐氏三兄弟都为清朝效力,官运亨通,顾炎武与徐氏兄弟的关系也相当抢眼。
[img]377723[/img]
后朝为前朝修复历史是一种古老的做法。清朝希望借此机会修复《明史》,争取更多士大夫对清朝的支持。徐乾学和徐元文的兄弟们曾经主持过《明史》的编辑工作。两兄弟都试图说服他们的叔叔顾炎武参与《明史》的编辑,但都被顾炎武严厉拒绝了。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顾炎武甚至说:“如果一定要互相逼迫,那就死吧!”可见顾炎武的坚定决心。
[img]377724[/img]
徐氏一门三兄弟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与叔叔顾炎武的教导无关。顾炎武游览北京时,有时也住在几个侄子家里,但顾炎武与几个侄子的关系并不密切,而且可以说是故意与几个侄子保持距离。但顾炎武也不忘教育侄子如何当官。顾炎武要求侄子侍奉君主坚守道德,为官廉洁,以天下苍生为念,重视民间疾苦。俗话说“居庙之高就忧其民,距离江湖之远就忧其君”,可见顾炎武先忧之忧的感觉。同时,顾炎武虽然严守忠于明朝的志向,但并不反对侄子为清朝效力。顾炎武对下一代年轻一代的选择相当开明。
[img]377725' />
自从顺治年间离开家乡后,顾炎武多年来一直拒绝回昆山。虽然几个侄子富贵后多次提出给叔叔买地养老,但顾炎武拒绝了。许多学者认为,顾炎武晚年拒绝回昆山与几个侄子有关。几个侄子入朝为官,后代也有很多人科考中式,徐氏成了当地的富家族,一时间有很多人攀登附会者。但徐氏家族为富不仁,在昆山与当地官员勾结,疯狂兼并土地,横行霸道,引起当地民怨沸腾。顾炎武这一代胸怀世界百姓的大儒,自然不屑与几个侄子为伍,所以直到死才回到家乡。
为什么顾炎武晚年不回昆山?是因为他的几个外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