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评价
范质:窦仪清介重厚。
赵匡胤:①非斯人不能处禁。②天何夺我窦仪之速!
脱脱:窦氏弟昆以儒学进步,期待时光。仪之刚方清介,有应务人才,将尝试大用,迅速沦亡...虽然数贤是创业之初,但在进退之际,他们善意承平多士之风,在宋治之日进入盛也。
王夫之:王朴、窦仪起自燕、赵,简质有余,而讲习不夙,隔幕望日,固北方学士之恒也。
主要着作
建隆三年(962年),窦仪等人请朝廷建议修改法律,经朝廷同意后,窦仪等人主持。第二年,将《宋刑统》编成30卷。同年8月,谟印发行。
[img]366894[/img]
《宋刑统》在内容上遵循唐律的疏议,但在法律下分为213门,从唐中期到宋初附有法律、法令、格式和格式。它在乾德元年(963年)同月颁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出版印行的法典。
轶事典故
恪尽职守
当郭威平定兖州时,他计划杀死威从者。窦仪告诉冯道,范质,一起向郭威请求,这些人可以免死。显德年间,赵匡胤攻克滁州,柴荣派窦仪到那里登记府库财产。赵匡胤还命令亲戚们将府库中的丝绸分配给下属。窦仪说:“太尉刚攻下这座城市。即使把所有的库存都给士兵,谁敢说呢?既然库存已经登记,就是国家财产,没有法令就不能强制执行。后来,太祖多次称赞大臣们对窦仪的执着,想让他为相。赵普怕窦仪刚直,于是援引薛居正参与政事。
直言敢谏
王志,学士,醉酒后犯罪,被免职。赵匡胤对宰相范质说:“宫殿是一个森严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品行老成、学识渊博的人。”范质说:“窦仪很重,可以当重任。”太祖说:“真的不是那个人。”
[img]366895' />
一天,赵匡胤打电话给窦仪起草书籍。当窦仪到达宫门时,他看到赵匡胤穿着便服赤脚坐着。窦仪站在宫门口,拒绝进去。赵匡胤立即要求人们带上冠带。当他们穿好衣服时,窦仪走了进去。窦仪对赵匡胤说:“陛下是开国之君,应该用礼法向世界展示。”赵匡胤听了他的建议,表示感谢。从那以后,他见到了他的近臣,不再随意穿衣了。
窦仪识镜
宋太祖最初命令宰相选择一个以前从未使用过的年号,取代今天使用的年号(建隆),宰相献上了“乾德”的年号。《易经》中有所谓的“乾元”,一诚不息。乾德,元德。象征着北宋开国的新形象。
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灭蜀后,后蜀有宫女被送进后宫。有一天,宋太祖看着她的镜盒,发现一副旧铜镜,上面刻着“乾德四年铸”字样。他很惊讶,拿着镜子给宰相看,问:“为什么现在有了四年铸的铜镜?”宰相等都回答不了。于是,他召见学士陶谷和窦仪询问此事。窦仪说:“
这面镜子一定是前蜀的东西,
在过去,蜀主王衍使用了乾德的年号,铜镜应该是当时铸造的。”宋太祖突然意识到这一点,并叹了口气:“首相必须成为一名学者。”从那时起,宋太祖更加重视学者的使用。
[img]366896' />
五子登科
窦仪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的弟弟窦燕、窦侃、窦成、窦熙都先后考上了进士。冯道和禹钧有旧情,曾经给过他一首诗。有一句话:“灵椿老了,丹桂五枝芳。”大臣们经常背诵这首诗,当时被称为窦氏五龙,也被称为“五子登科”。《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就是描写窦禹钧和窦仪五兄弟。
窦仪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窦仪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