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第一次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以《隆中对》为刘备规划了“复兴汉朝”的路线图。
建议刘备以“跨有荆、益”为基础,再“外结孙权”,等待“天下有变”,然后“命一将荆州之军以万、洛为基础,将军以益州之众出秦川”。
在《隆中对》的结尾,诸葛亮断定“如果是这样的话,霸业可成,汉朝可兴。”
[img]334450[/img]
这张由诸葛亮精心设计的“复兴汉室”路线图,当然最后还没有完成,毁于“外面没有结孙权”。
赤壁战争结束后,吴栋出于战略考虑,将曹操将军曹仁夺得的荆州南郡暂时借给刘备。此后,双方为归还南郡进行了十多年的博弈。
建安24年(公元219年)结束时,东吴将军吕蒙、鲁迅在襄阳、樊城与曹军作战时偷袭荆州,关羽被杀,隆中对策划战略破灭。
在关羽对荆州的粗心损失中,三国爱好者的倾向分为两方,包括支持苏州(我个人支持苏州)和支持蜀汉。相对而言,支持蜀汉的人数更多。
我之前也写过关于荆州和关羽的文章。从文章发表后收到的评论来看,大多数支持蜀汉的读者都是从东吴背盟无义的角度谴责东吴的。
这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似乎没有绝对的答案。
本文将从东吴国防安全的角度阐述我对荆州的看法,供读者参考。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外结好孙权”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名字,那就是“东与孙权”。
这是诸葛亮提出的,刘备也认识到曹操太强大了。要杀了他,他必须与孙权合作。
更不用说孙权帮刘备打曹操了,至少蜀汉和曹魏单挑的时候,孙权不能站出来捣乱。
“东孙权”的想法可能是正确的,但诸葛亮和刘备显然没有考虑到东吴的核心安全需求。这一核心需求是荆州。赤壁之战后,主要是指南县。
现在懂军事的读者都知道,历史上在江南建国的政权,要想防御外敌,有两个地方是不能丢的,一个是两淮,一个是荆襄。
此外,荆、襄的重要性大于两淮,即所谓“没有襄就没有淮,没有淮就江南容易下来”(南宋叛将刘整为忽必烈提出建议,打开了南宋灭亡的大门)。
从三国时期,历史时间线向后延伸,从东晋到南陈,再到南宋、南明等政权在荆襄地区丧失后迅速亡国。
东吴,包括本文要讲的主角之一,也是如此,西晋灭东吴时,共有六路大军,其中三路都是从荆、襄地区出发的。
这足以说明荆、襄在江南地区建国的重要性。
当然,也不例外。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元末明初,陈友谅从荆襄顺江攻打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中被朱元璋打败。
另一次,诸葛亮亲自参加了赤壁之战。
除了这两个例外,基本上没有荆襄在手的江南政权都会被摧毁。
[img]334452[/img]
因此,三国时期东吴政权中有识之士虽然没有后人的经验可供借鉴,但并不妨碍他们从东吴外部安全的角度看待荆襄地区对东吴安全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诸葛亮为刘备制作《隆中对》时,孙权正在攻击荆州所属的江夏郡,并且已经连续几年进攻,主要是为了夺取荆州。
也就是说,当诸葛亮建议刘备以“跨荆益”为基础,“外结孙权”时,这个建议已经有点尴尬了。如果你想带荆州,你不仅要面对曹操和刘彪,还要面对孙权。
如果曹操没有突然带领军队南下,刘备想赢得荆州,他可能不得不先和孙权翻脸。荆州江夏县一半以上地区在赤壁之战前被孙权抢走。
孙权谋夺荆州的道路被曹操南下打断,曹操南下有“东与孙权”的基础,而不是“东与孙权”。
孙权一直在向北攻打合肥,屡败屡战。从东吴安全的角度考虑向西要求刘备归还南郡。没关系。联盟不是联盟。这是孙权的核心诉求,不可改变。
“赤壁之战”后,襄阳在曹操手中,南郡借给刘备,孙权暂时控制了半个江夏,相当于把东吴的西线安全放在曹操和刘备手中。
对东吴来说,无论是争霸天下,还是退而偏安一角,没有关羽守卫的南郡,都是不可取的。
南宋初期,大臣吕志曾在宋高宗赵构的《东南防守便利》中说:“如果你不守江陵,你就不能回到襄阳,如果你不守江陵,你就不能画巴蜀,如果你不守江陵,你就不能保护武昌,如果你不守江陵,你就不能固定长沙。”(注:南宋初期,岳家军收复襄阳,重兵驻扎在这条防线上。)
江陵是南郡的郡治所在地,也是关羽出兵北伐前的驻地。吕志的书说明了孙权借给刘备的南郡的战略地位。
有南县。从防御的角度来看,东吴可以监视襄阳,防止曹魏从襄阳进攻。从进攻的角度来看,只有南县才能试图恢复襄阳,形成完整的荆、襄防线,确保江东腹地的安全。
再进一步,有了南郡,东吴就有机会计划益州,谁说孙权不能打刘备?如果有机会统一南方,孙权就不会放弃。
孙权曾两次有谋划益州的想法,甚至做出决定,但两次都很不幸。要么周瑜突然死亡,要么吕蒙突然死亡(当时荆州疫情严重,耽误了孙权的后腿),只能放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孙权借给刘备的南郡是蜀汉政权不可替代的北伐前进基地之一,但对东吴政权来说,也是江东腹地安全不可替代的战略要地。
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可替代的,任何一方都不愿意放弃,所以,所谓的“东与孙权”真的没有“和”的基础。
[img]334453[/img]
战争是必要的,无非是被人诟病的偷袭还是正面攻击。
当关羽攻打襄樊时,东吴从后面偷袭成功,可能没那么光明正大,但考虑到东吴的国家利益和国防安全,他不得不采取行动。
关羽可以北伐曹魏,也可以东征东吴。对于东吴来说,最好把南郡放在自己手里。
诸葛亮和刘备都忽视了南郡对东吴安全的重要性。要想“东孙权”,就不能“跨荆益”,而“跨荆益”根本不能“东孙权”。
蜀汉政权无处不在。即使有雍州、凉州、司隶(中原),也有“东孙权”的基础。只有占领荆州,才能成为东吴的敌人。
孙权能够坚持不懈地攻打合肥,就能坚持不懈地与刘备抢夺南郡。
用明末大儒顾炎武的话来说,就是:“厚荆襄,阻两淮”,才是东南立国之本。
早在《榻上策》中,鲁肃也对孙权说:“进攻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皇帝以图天下,这高帝之业也是如此。”
关羽占领了南郡。除了威胁江东腹地的安全外,他还阻止了孙权称帝的方式。人们能不着急吗?他们能不翻脸吗?
孙刘联盟在三国时期最终会崩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