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是明清三大著名思想家之一。他总结了历代税法改革的“积累不返之害”,现在我们称之为黄宗羲定律。那么黄宗羲定律是什么呢?为什么纵观历史,无论哪个朝代,黄宗羲定律的结果都逃不掉?
什么是黄宗羲定律?
[img]693053[/img]
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秦晖先生根据黄宗羲的观点总结出来的一些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收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收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的负担在一段时间后上升到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img]693054[/img]
黄宗羲定律被黄宗羲称为“积累不返之害”,是历代常见的社会现象,是指农民负担下降一段时间后上升到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原有改革目的的反面。纵观各朝各代的税制改革,似乎最终都走向了黄宗羲定律。
[img]693055' />
历史上的税收改革,如唐代的“两税法”、明朝‘一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然而,每次税收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限制,即使当时农民的税收确实减少了,最终也会逐渐增加到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黄宗羲定律的根本原因
[img]693056' />
那么,黄宗羲定律不可避免的发生是什么原因呢?以万历年间实施的“鞭法”为例,将田福和劳务合作成银,明确规定不征收其他税种。一开始效果还可以,但后来呢?
[img]693057[/img]
灾害四起,流寇越来越多,满清逼关,国家财政压力很大。开始征收辽薪、压薪、训薪等所谓三薪,农民负担更大。然而,国家的死亡只能依靠全国的力量。黄宗羲定律的第一个关键点
也就是说,税法不能适应所有和长期的情况。它将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合理调整,将造成更严重的税收压力。
[img]693058' />
然而,像明朝这样的极端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例子并不能很有力地证明这一定律。毕竟,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概率事件。那么,为什么它经常造成“积累的伤害”呢?中国封建时期的官员太“聪明”了。朝廷的法律通常是原则性的,有太多的机会找到漏洞。
[img]693059' />
税制改革法往往有很大的解释空间,基层执行官员可以灵活,使他们既不违反规定,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利益。农民没有力量利用这个灰色的空间,所以他们经常比过去更受伤害。当然,归根结底,这仍然是该系统的缺陷。
[img]693060[/img]
当国家成为最大的私有财产时,基层官员把赚钱作为人生的目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清官只能治标,最多让他值班的时代走上正轨,挽救不了最终衰退的命运和增加农民负担的苦果。税制改革的目的是着眼于眼前,缓解社会矛盾,根本目的是不顾农民生计,增加税收。这种简单的安抚民心的法律必然不会持续太久。以上大致就是黄宗羲定律的原因。
什么是黄宗羲定律?积累莫返之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