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为大家带来南宋最后一位皇帝赵夏,年仅7岁,被垂幕听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端宗,名叫杜宗的长子,母亲是杨贵妃。德佑两年(1276),元兵攻占杭州。恭帝、太后谢氏和许多官僚宗室都被元兵带走了,但南宋并没有灭亡。杜宗的两个儿子赵和赵兵逃走了,以他们为中心的南宋军民继续坚持抗元斗争。5月初一,没有被俘的大臣们设立了7岁的益王赵为皇帝,即宋端宗。
[img]355529[/img]
宋度宗死后,他留下了三个年幼的儿子。谢太后召宰相贾似道等人入宫讨论继承问题。大臣们被分成两组。一个学校认为应该立度宗的合法儿子赵贤是皇帝;学校认为这是一个多事之秋。在战争季节,我们应该放弃旧规则。立度宗的长子赵是皇帝。然而,宰相贾似道是当时的权臣,控制着朝政,他主张立法。@ 赵显被立为皇帝,赵则被封为吉王。在宋朝,南宋的统治已经风雨飘零,元军即将攻打南宋的都城临安。
德佑二年(1276)正月,吉王赵被晋封为益王,出判福州。信王赵员晋封为广王,判泉州。朝廷的目的是让益王和广王前往经略闽广集结军队,希望有一天能赶走元朝军队,恢复统治。益王时年仅8岁,广王5岁,虽被封王,但毕竟是个孩子,还不懂人事,更别说处理军国大事,经略闽广了。杨亮节和俞如贵辅佐两位小王,两人是二王的母叔,也就是代行其事。二王判闽广,幸运地避开了杭州城被元军攻破,被俘虏的厄运。后来,大臣们保佑两位小王组成了流亡的抗元政权,聚集了人民抗元的力量和决心。
[img]355530[/img]
在元军突破临安之前,谢太后已命令徐都尉杨镇等人护送广王和益王离京,赵的母亲杨淑妃也同行。元朝宰相伯颜占领临安,得知广王和益王离开北京后,迅速派部将范文虎领兵追回两位小王,范文虎追到婺州(今浙江金华),要求杨镇交出二王。杨镇知道追兵已到,心想:“皇帝已降,二王是度宗唯一的两个儿子,不能落入元人之手。于是他决定自己回临安,这样二王才能快速逃跑。回到临安前,杨镇对二王说:“我去了就死,以缓解追兵。两位殿下迅速离开这里,不得滞留。路上遇到范文虎,杨镇骗他说,二王已到任所,范文虎心想追不上,只好把杨镇押回去交差。此时,杨亮节等人背负益王、广王一直在山中隐藏七天,才脱离危险,逃到临时安全的温州。
临安沦陷后,南宋仍有许多文臣武将不愿投降元朝。他们知道益王、广王已经抵达温州,组织军队准备抗击元军。大臣们怀着东山再起的心情去投奔两王。一直坚持抗元的陆秀夫此刻也来到了温州。这些前宋朝的重臣,现在又聚集在二王的指挥下。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立即支持赵为全世界兵马都元帅,广王为副元帅。同时,他们发布了抗日元的号召,旨在向全国各地的忠臣义士致以紧急努力,恢复宋朝。经过讨论,元军随时可能打到温州,决定将元帅迁往远离元军威胁的福州。宋恭宗被带到北方,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在德佑二年(1276)五月初一,立益王赵为帝,改元景炎,立杨淑妃为杨太妃,垂幕听政。赵敏被封为卫王。陈宜中是恭宗时期的宰相。他曾被太后派往元营求和,两次逃跑。现在他被任命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为签字枢密院事。南宋危亡之际,陈、张、陆三人都被委以重职,组成了行朝的权力中心,企图重组旗鼓,抗元兴宋。福州小朝廷暂时建立和运行。
赵:一个7岁就被设立为皇帝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