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晋时期,韩国一直被认为是最弱的国家之一,甚至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这与其地理位置和领土较小有关。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国、赵国、魏国为诸侯国。韩国的疆域主要包括今天的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首都在阳寨(今天的河南禹州),灭郑后迁至新郑(今天的河南新郑)。很明显,三家分晋后,韩国的疆域不仅是三晋中最小的,而且比宋、巴、蜀、越等战国七雄以外的诸侯国还要小。
[img]334293[/img]
韩国的领土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今天的山西南部,另一部分是今天的河南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和北部被魏国和赵国占据,而河南省的其他地区主要是魏国的领土。更重要的是,在消灭郑国之前,韩国今天在河南省的领土面积更小。因此,在战国时期,韩国的领土不到一个省的大小。
[img]334294[/img]
相比之下,战国时期的大国基本上跨越了几个省的疆域。例如,楚国的领土从巴士山、巫山和武陵山延伸到大海,从南到南,从今天的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和山东西南部。即使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较弱的燕国,其领土也包括京津冀、辽东等地。韩国人口和耕地较少,这使得三晋军队数量最少。
韩国是三晋之一,为什么比魏赵两国弱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