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前后期差别这么大?事实上,赵构从未改变过。他是一个投机者和利己主义者。他为自己的利益做出了决定。
赵构是宋徽宗赵霁的第九个儿子。在赵霁的儿子中,有很多优秀的。有的擅长书籍,有的擅长绘画,有的过目不忘,有的精通音律。据说运王赵楷曾化名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考中状元。
在这些优秀的兄弟中,长子赵桓和九子赵构都不是那么优秀:我不够优秀,生母也不是很受宠。
先不说宋钦宗赵桓,只说赵构。靖康元年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时,他曾以亲王身份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当然,做人质是有风险的,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他坚信宋朝不敢激怒金军,他要冒的风险也不大。
[img]334525[/img]
顺便说一句,他的母亲在宋徽宗一度没有封妃。但他愿意充当人质。他的大哥赵桓(此时已成为皇帝)很抱歉,所以他封了赵的生母韦氏为妃。韦妃是魏太后,她被拘留在金国多年,遭受屈辱和折磨,回到宋朝后活了20年。
靖康元年冬天,金兵再次南入,赵构再次奉命使金营求和。如果你这次去,恐怕你回不来了。但在路上,他被守臣宗泽劝阻,以免被金兵俘虏。
当金兵再次包围开封时,赵桓命令赵构成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史本纪称赵构为世界兵马大元帅),并带领河北兵马救援京师。然而,赵构阳为了避敌,将北京大明府(今河北大明府)转移到东平府(今山东)。
愿意冒险成为人质和求和的使者,是为了赢得个人利益;留在路上是为了避免危险;很明显,他被命名为元帅,但他拒绝移动老师和勤奋的国王,也拒绝保持危险。然而,他去了名字和山东。这种自尊和培养个人力量的计划已经非常明显了。
靖康之变时,东京所有的皇室都被俘虏了,赵构逃离了首都。在全国军民自发反抗金军的斗争中,赵构不敢勇敢地对抗敌人,而是跑得越来越远——他很清楚,作为皇室唯一的王子,他是全世界人民的希望。只要你拯救自己,你就可以成为宋朝不可替代的旗帜和象征。
[img]334526[/img]
即使在南宋成立后,赵构也不敢与金兵抗争。在提拔岳飞、韩世忠等抗日战争将领的同时,他前往前线阻止金军南下。同时,他与金国谈判,不惜丧权辱国,只求和平。
如果岳飞和其他人努力工作,金军就不会伤害他自己;通过岳飞和其他人,他获得了与金国谈判的筹码。他可以在杭州保存一半的国家,成为“温暖的风让游客喝醉”的太平天子。流血牺牲的是你,享受尊重的地位和荣耀的是我。
这是赵构一贯的目标和追求。
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前后期差别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