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烛声斧影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烛影斧声”是指赵匡胤在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的午夜离奇去世的事件。作为一个永恒的疑问,这个案子源于李寿将《烛影斧声》引入《续资通鉴》。作为赵匡胤去世前后的直接参与者和最大的“受益人”,赵光义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嫌疑人。赵光义真的杀了他的兄弟吗?
作为国家的储君,赵光义根本没有犯罪的动机
此案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开始。当时杜太后病重,于是与宋太祖赵匡胤、宰相赵普定下“金匮之盟”,即宋太祖百年后由弟弟赵光义继位,赵光义传给四弟赵光美,赵光美传给赵匡胤长子赵德昭(赵匡胤传赵光义,赵光义传赵德昭)。
[img]183454[/img]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金匮之盟”的原文,但从宋代到现在,很少有人怀疑“金匮之盟”的真实性,主要是因为北宋成立才一年,统治不稳定。当时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太小,赵德昭只有10岁,赵德芳只有2岁。因此,后人普遍认为“金匮之盟”存在的可能性极高。唯一的正义点是三传还是两传。
赵光义作为储君也有一个旁证,那就是赵普,一直主张“父死子继”,反对“兄弟和兄弟”,在开宝6年(973年)8月被罢相。仅仅一个月后,赵光义就被封为“晋王”。要知道,赵光义自北宋成立后不久,即建隆元年(960年)就开始担任“开封府尹”,而“京尹+亲王”则是五代以来皇储的标准。作为开封府尹的赵光义被加封为晋王,相当于确立了储君的身份。
赵光义“京尹+亲王”的身份是皇储的标准
@ 从宋太祖赵匡胤成立北宋到开宝九年(976年)去世,赵光义长期直接参与政治,掌权。在这十多年里,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只是著名的节度使者和防御使者,不仅从未参与政治,而且没有实权。
你知道,赵德昭在开宝九年(976年)25岁,赵德芳17岁。如果赵匡胤真的想继承他的父亲和儿子,他就有时间培养他的儿子,但他不仅没有培养他的儿子,而且没有留下任何孤儿大臣。这不是很奇怪吗?
赵匡胤从未培养过他的儿子
如上所述,赵光义显然是赵匡胤任命的皇位继承人,作为国家储君,赵光义显然没有犯罪动机。你知道,赵匡胤去世时,赵光义只有37岁,赵德昭和赵德芳根本无法威胁他。赵光义根本不用担心。
史料记载极其奇怪,赵光义很难有犯罪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宋史上、《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包括文人笔记《宋论》在内的《四库全书》等史料,从未怀疑过宋太宗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也不认为是赵光义杀兄夺位。
虽然李寿把《烛影斧声》纳入了《续资治鉴长编》,但更多的是因为他的时代,赵匡胤去世已经200多年了,这件事的真实性无法验证,所以被列入后人研究,但他并没有认定宋太宗杀了赵匡胤。真正以“烛影斧声”为赵光义谋杀证据的,最早出自明末,赵匡胤去世600多年。
[img]183455[/img]
《烛影斧声》更详细的记载,多来自僧人文莹的《续湘山野录》、司马光的《苏水记》等私人记载,以及《宋史通俗演义》、《宋宫十八朝演义》等野史小说,不仅相互冲突,而且极其奇怪。
比如北宋仁宗时期和尚文莹的《续湘山野录》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谋杀,但显然更倾向于赵光义谋杀。根据这本书的记载,赵匡胤兄弟喝酒的时候是“三鼓”的时候,然后赵匡胤就睡着了,“鼻息如雷”。直到将近“五鼓”时,才发现赵匡胤去世了。这里的记载极其奇怪,兄弟俩喝酒讨论没有宫人服侍,知道皇帝睡着了,没有人在里面服侍?
@ 《续湘山野录》明确记载“是晚上,太宗留宿禁内”,蔡东藩的《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的《宋宫十八朝演义》两部野史小说也使用了这一说法。然而,根据司马光和李寿等历史学家的研究,宋朝的宫廷制度规定,除了皇帝和尚未出阁的王子外,其他男子严禁在皇宫过夜,也就是说,赵光义不可能在那天晚上呆在皇宫里。
这样,赵匡胤睡觉后,赵光义自然会离开皇宫。这时,赵匡胤仍然“鼻息如雷”。赵光义没有时间犯罪。他怎么能杀了他?
司马光为赵光义辩护,但宋皇后的行为更加异常
如果说文莹的《续湘山野记》暗示赵光义杀了他的兄弟,那么司马光的《苏水记》就是赵光义辩护的典范。在《苏水记》的记载中,赵光义的嫌疑不仅大大降低,而且宋皇后在赵匡胤死后的行为也更加异常。
[img]183456[/img]
司马光在《苏水记》中不仅表明赵光义当晚没有留在宫中,而且根本不知道赵匡胤去世的消息。直到宋皇后得知赵匡胤去世,太监王继恩才将赵德芳召入宫中。王继恩出宫后,他直接去了晋王府。直到那时,他才告诉皇帝去世的消息,并要求赵光义尽快入宫,而赵光义则是“王大惊小怪,犹豫不决”。
那么,宋皇后为什么要把赵德芳招进宫殿呢?原因可能是她想支持赵德芳继承王位。虽然宋皇后是赵德昭和赵德芳名义上的母亲,但当宋皇后进入宫殿时,赵德昭已经离开了宫殿,这使得两人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赵德芳还年轻,还住在宫殿里,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亲密。
然而,当宋皇后等待赵德芳入宫时,在王继恩等人的催促下,赵光义终于来到了宫中。宋皇后得知来人不是赵德芳,顿时大吃一惊,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回旋的余地,所以她别无选择,只能说“我母子的生命都托付给了官员”。需要注意的是,“官家”是宋朝皇帝的独特名称,只有在皇帝正式举行登基仪式后才能使用。现在宋朝皇后在赵匡胤的尸体前称赵光义为“官家”。这不是一种典型的内疚表现吗?
赵光义即位后,一定明白了宋皇后的心思。宋皇后想把王位传给一个从未参与过政治事务的18岁男孩,不顾大宋江山,为了自己的私利,这让她极度不满,甚至充满了防备。因此,赵光义将来对宋皇后有各种各样的冷漠。
[img]183457[/img]
然而,尽管司马光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他的记录相对可靠,但由于他作为北宋官员的身份,皇帝是赵光义的脉搏,他有可能故意取悦皇帝为赵光义辩护吗?这种可能性也存在。
@ 这个案子作为一个永恒的疑问,仍然没有最终结论。然而,如果赵光义真的杀了他的兄弟,那么赵匡胤无疑犯了致命的错误,不仅没有提前培养儿子,而且没有留下足够的力量来确保顺利继承,更不用说提前切断赵光义的力量了,但赵匡胤是这么愚蠢的人吗?显然不是,所以我更喜欢赵光义没有杀死他的兄弟,他的继承是合理和合法的。
作为储君,赵光义真的杀兄夺位了吗?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