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司马师,西晋朝奠基人之一,感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司马师是三国后期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帮助他的父亲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的权力,而且巩固了司马对曹魏政权的控制,为司马代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司马师是如何控制曹魏的?
一、助父夺权
司马师是曹魏重要大臣司马懿的儿子。他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他很有文学天赋,年轻时就成为了一个著名的人物。何宴曾称赞司马师很有才华,将来一定会取得重大成就。魏明帝时,司马师担任散骑常务侍者和中央护士,负责选拔官员。司马师是公平的,提拔官员符合他们的成就。
景初三(239年),魏明帝去世,养子曹芳继位,将军曹爽专政。曹爽和司马懿不和,故意打压司马家。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商量对策,决定先称病不麻痹曹爽,然后找机会摆脱曹爽。司马师一方面吸引了对曹爽专政不满的大臣,另一方面暗中培养了死者。
[img]95261[/img]
十年前(249年),曹爽和魏帝曹芳一起出城祭拜曹瑞。司马懿认为时机已经到了,所以他和司马师商量了这个计划。然后司马师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弟弟司马昭,然后安全地睡着了。司马昭非常担心,不敢睡觉。第二天,司马懿发动了兵变,控制了洛阳。曹爽没有野心,不得不向司马懿投降。从那时起,曹魏的权力落入了司马懿的手中。
二、控制曹魏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去世,司马师接管了曹魏的权力。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强迫魏帝曹芳封他为将军、侍中、都督中外军事。司马师一方面下令选举人才,救济贫困,收买人心;一方面,他任命王昌、陈泰、胡遵守地,巩固统治。
不久,孙权去世了,司马昭认为有机会下令伐吴。魏军兵分三路伐吴,吴将诸葛恪击退。嘉平五年(253年),诸葛恪乘胜发动反攻,围攻合肥新城。由于担心吴军分兵入侵淮泗,曹魏群臣建议加强当地防御。司马师认为诸葛恪刚在东吴掌权,想在合肥做出贡献,不会分兵其处。而且淮泗港很多,加强防御会花费很多财力,所以他不同意。
诸葛恪急于攻克合肥立威,于是专心攻城。司马师随后派镇东将军吴丘俭、扬州刺史文钦救援合肥。吴丘俭和文钦想马上攻打吴军。司马师说:“吴军一个人深,合肥容易守,难攻。诸葛恪长期攻击后,不会再攻击。”结果诸葛恪误解了中魏人的欺诈行为,不仅长期攻击,而且损失惨重。司马师趁机派魏军进攻,打败了诸葛恪。
三、废墟少帝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对司马师的专权不满,于是与中书令李丰、岳父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硕等人商量除掉司马师,让太常夏侯玄辅政。结果司马师得知机事不密,他就有了废帝之意。司马师先派人给李丰打电话询问,然后训斥他朝政。知道密谋已经泄露,李峰大声骂司马师专权,欺君无上。司马师怒不可遏,派人杀李丰,将李丰、夏侯玄等人灭族。然后司马师强迫曹芳废除皇后张氏,然后强迫太后下令废除皇帝曹芳。
很快,司马师拿着皇帝的圣旨与大臣们讨论了废帝的事情,声称曹芳昏庸无道,应该立即废除。每个人都害怕司马师,所以他们不得不同意废帝。最后,司马昭废除曹芳为齐王,迎接高贵乡公曹尚为帝。为了震慑曹尚,防止再次发生类似曹芳的事情,司马师亲自上书训练曹尚,警告他为君。曹尚害怕司马师,所以他不得不被加封为相国和大都督。
四、临终传弟
[img]95262[/img]
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无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对司马师专权不满,起兵声讨。司马师与大臣们讨论了对策。大多数人认为派将军去讨论是可以的,但他们的心腹钟会等人建议司马师亲自讨论。最后,司马师采纳了钟会议议议,亲自率领10多万军队去讨伐无丘俭。司马师一路顺利进行,使得无丘市节俭部投降了历史招聘和李成。
无丘俭和文钦退守项城,司马师强迫项城。将军们要求司马师攻城,但他说:“无丘俭和文钦率领淮南士兵的亲属都在淮北。他们有顾忌,不会真诚地为无丘俭努力工作。我们的军队可以坚持战斗,等待敌人崩溃。”后来,司马师派镇南将军诸葛生率从安风进入寿春,派东将军胡遵率领青徐军永不回家。
司马师驻军汝阳,派竞赛州刺史邓艾进军乐嘉。邓艾故意示弱,引诱无丘俭进攻。文钦率军攻击邓艾,被司马师偷袭。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文钦的儿子文阳非常勇敢。他只带领几十人闯入司马师军,左右杀戮,使魏军连连输退。司马师病得很重。听说文阳闯入病情恶化,他忍受了痛苦,稳定了人们的心。
文琴害怕司马师的强大力量,不敢发动进攻。虽然文阳很勇敢,但他不得不撤退。司马师立即命令军队追击,击败了文琴。最后,无丘俭被杀,文琴逃跑,淮南第二次叛乱结束。司马师病情恶化,临死前将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一般来说,司马师是司马代魏的重要人物。司马家对曹魏的控制得到了巩固,削弱了曹魏的抵抗力,为侄子司马炎篡夺魏建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司马师一生为晋朝的建立做出了多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