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民族的来源:东夷是中国古代的东部民族,特别是在商朝和周朝。随着商代东夷与中国的融合,东夷后来被改为东方外国民族的一般名称。在中国中心主义的世界观中,东夷、北迪、西荣、南蛮被称为四夷。
夷族的名字是当时确认的,甲骨卜辞对尸(夷)方的记录是最早的;古籍记载,夏代东方有许多夷人的方国部落。《后汉书·东夷传》说:“夷有九种,叫做“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阳夷”。这九种夷都出现在古本《竹书纪年》中关于夏朝与东方诸夷关系的记载中。事实上,“九”只言其多,不必拘泥于九种。据《竹书年》记载,夏代有淮夷、蓝夷;《尚书·禹贡》记载,两河之间的冀州有鸟夷(一作岛夷,字形近似误);泰山以东至海的青州有玉夷、莱夷;淮夷从青州南部到淮河;淮南与淮海之间的扬州也有鸟夷(一作岛夷)。《禹贡》成书于战国时期,或保存了夏代民族的名称。
对于商朝东方和东南方的夷人来说,甲骨卜辞写“方和”和“方”。前者像人侧立,释放为“人方”,后者像人蹲,不同于夏人危坐,释放为“尸方”。甲骨文学界认为,作为民族名称,两者都是夷的假借词。然而,一些学者认为,“人”是指东南淮水流域和山东半岛;一些学者认为,人和尸体是同一标题的不同写作方法,指的是东南和东南的野蛮人。郭沫若先生说:“尸方立即东夷也。淮河流域的征尸方所在地,殷代的尸方甚至山东的岛夷和淮夷。”
“东夷”称号正式出现在西周金文才。整个西周时期,东方诸夷都是周朝的强敌。文献记载,东夷、淮夷、南淮夷、南夷等不同称谓出现在周对东方的战争中。这些称谓实际上反映了周朝不同时期对东方敌人的不同地理位置。西周前后两三个世纪观念的变化,使得研究工作难以辨别。学术界对西周东夷、淮夷、南淮夷指的部落和方国有不同的看法。
据张茂镕《西周金文看东夷、淮夷、南夷、南淮夷比较表》统计,西周早期只看到“东夷”,周公、成王东征的对象金文中记载都叫东夷,而《史记·周本纪》则说:“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亡,迁其君薄姑。“鲁周公家族”说:“管、蔡、武庚等率淮夷而反。周公奉成王命,兴师东伐...宁淮夷东土。周公,虽然成王东征涉及淮夷,但主要位于山东省,这是东夷起源的地区,也是夏商时东方诸夷的核心地区。金文是当时的实录。西周早叶,东夷被称为东方诸夷部落和方国,其中包括淮夷。
周公,成王东征后,今山东省东夷势力一塌糊涂,周朝封太公于齐,封周公子鲁以镇东方。西周中叶淮夷在淮河地区崛起,成为东夷最强大的一支。根据张茂镕的《比较表》第二栏,西周中期金文只看到淮夷,却看不到东夷的记录。说明成康后,周朝与东方诸夷的关系,主要对手是淮夷,所以淮夷被称为东方诸夷部落和方国。文献记载多为后人追叙,关于周公、成王东征的记载,建成成康后,按照周中期的观念,反之亦然。
西周晚叶,夷王时期《禹鼎》复见淮夷与东夷并举,而淮夷居前;李王时器《钟》有南夷与东夷并见,南夷居前。周晚叶的南淮夷和东夷指的是东夷与西周关系中的部落和方国。@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关于东夷的军事活动已经涉及到周罗邑苁甸地区,但其分布范围并没有超过海岱和淮河流域。
秦汉以后的东夷主要是指先秦的东北夷,并将日本人列为其中,一般是指东方的民族和国家,在地区和民族上与先秦的东夷有明显的区别。
先秦的东北夷,包括肃慎、同音异译。《史记·五帝本纪》描述了舜时的“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在来贡的诸民族中有息谨慎。《集解》引用郑玄的注解说:“息慎,或之肃慎,东北夷。"《国语·鲁语下》描述了孔子在陈,有一只猎鹰死在陈侯的庭院里,留下了射来的矢石,于是问孔子。孔子说:“猎鹰来得很远,这是一个谨慎的民矢。而且讲述的是周武王克商,命四方各族进贡方物,所以肃慎氏贡矢石,其长度超过一英尺。为了吸引远方的美好政绩,周王在箭杆上刻下了“肃慎氏之贡”,并将其分配给舜的后裔,并将其封为陈。孔子说:“分异姓以远方之贡,使无忘服也。因此分陈以谨慎之贡。魏昭注:“肃慎,东北夷之国,所以猎鹰来得很远。”
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有各种关于谨慎分布的推论。但古人早已指出,肃慎在不咸山(今长白山)之北。《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中有山,名不咸,有肃慎氏之国。郭普注:“今肃慎去辽东3000多里。“郭普晋人,晋辽东城现在是辽宁省辽阳市的老城区,晋尺约6寸,当时3000英里,华里约1800英里,显然在长白山以北。《三国志东夷传》:“一娄在夫余东北千里,滨海。还说:“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长尺八寸,青石为箭,古肃谨慎之国。“三国时期夫余王城大概还在今吉林市,东北晋时千里,华里约600里。两书认真地理,相当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新唐书·渤海传》说:渤海“以故地为京,称龙泉府”。贾延《入四夷道城纪》说:渤海上京“临忽汗海,西南30英里,有肃慎城”,渤海上京遗址为宁安县东京。根据文献记载,以牡丹江中游为中心的地区谨慎分布。此外,从考古学中发现的矢矢石和对肃慎人文化遗址的判断可以肯定,肃慎是起源于牡丹江流域的东北古民族,也是东北与中原王朝政治交流最早、历史悠久的古民族。
夫余,还有扶余、福瞬等异译。《史记》描述了秦汉时期的经济区,说:“夫燕亦勃,杰之间会有一切……北邻乌桓,夫余”,而《论衡·吉验》则描述了夫余立国的传说:“北夷兰离国王侍女怀孕了,王想杀她。丫鬟对说:‘有气大如鸡,从天而下,所以我怀孕了。"后产子,即夫余的始祖东明。说明夫余的祖先传说也具有东夷以鸟为天使的特点。夫余立国以北流松花江中游平坦地区为中心,其先离大致分布在嫩江支流乌裕尔河流域。
东夷族的来源 揭露历史上东夷族出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