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1083-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名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官至太常青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卫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是很快就被投降派所拒绝了。宋高宗即位初,曾以相为用,曾试图创新内政,仅77天就被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官。多次上疏,陈诉抗金计划,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蕨严精舍所,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县开国公,死后忠定。李纲能写诗,写了很多爱国篇章。也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梁溪先生文集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记》、梁溪词。
建炎元年(1127年)10月8日,被宫中侍御史张浚弹劾,罢观文殿大学士,仍留提升洞霄宫。朝廷在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间命令居住在鄂州,迁往溧州(治湖南常德市溧县)。御史中,丞王弹劾李纲“经年不去贬所”。建炎二年(1128年)11月4日,又被贬为万安军(海南岛)。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与子李宗之南渡琼州。建炎四年(1130年),被贬流放赦后,隐居泰宁丹霞岩。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议和,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病。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蕨严精舍所,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县开国公,死后忠定。
李纲一生有很多故事,他的遗文由他的诸子编成《梁溪全集》180卷,并出版于世。
[img]73237[/img]
历史如何评价李纲?
陈东:“在廷之臣中,奋勇不顾,以身作天下之重的人,李纲也是,所谓的社会之臣也是。”
朱邈:“纲知有君父,却不知有身。他知道世界的安全,但他不知道自己身上有慢性病。虽然他在诽谤中逃亡,濒临九死,但爱国忧君的野心永远无法夺取。可以说是一辈子的伟人!”
叶适:“公自起居郎极论都城水灾,斥为监当,抗直之声震天下。彼得离不开寇,在廷茫然,将从乘舆出来,独公请与执政辨盘,然后夺其议,力守京师,俘以退却。...高宗中兴,首命公自辅,于是张邦昌以暴逆惩罚。首先,河北、河东记录坚守者,建遣张所、傅亮帮忙,乞幸襄、邓以系人心而不走东南,使周望、傅培通问二圣而无跟和约。时间中原还没有崩溃,公方除京、福乱政,逐渐恢复祖先的旧法,奏请实施几十件事,多中机要。使岁年之须,则两河不遂陷,俘虏不敢复鼓进入内地,而且耻因也可以报告。不幸的是,七十五而去,至今常外坎,自然灾难百出,而南北却以分裂为目标,这是国家珍惜的悲公之志,而深深的悲痛其相之不尽。学者们还没有尝到公面,而坐着论救公以死,彼何何有所顾望附托而然哉,盖公之贤自当时市场负贩,莫不喜为之说。然而,诽谤者也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罪公特只是计算显位而已,京师之祸公实使之。...孔子说:‘微管仲,我被发左翻。"考公行事,深察其志,使其功烈成就,难道不是孔子所说的,悲夫!”
陈公辅:“材大古难用,功多忌;忠于冲日月,诽谤肆风暴。”
文天祥:“其道则隆,其运则剥。唉,胡出处不常,为苍天频卜。”
脱脱:“以李纲之贤,使毕力致力于靖康,建炎之间,莫或挠之,二帝为什么北行,宋为南渡之偏安哉?丈夫用君子则安,用小人则危,不易之理。人情不喜安而恶危。然而,纲居相位只有70天,其谋数无用,只有黄潜善、汪伯彦、秦桧的话,信而信之,恒若不及,何高宗的观点,与人不同?虽然纲反复骂人,忠诚不少贬,不以舍为语默,若赤子之慕其母,怒呵犹挽其衣而从之。呜呜,中兴功业不振,君子固归之日,若纲之心,可谓诸葛孔明之心。”
郑大漠:“我爱李丞相,经术文师。时事不可忘,书生为良将。旧建读书堂,双江古刹。”
[img]73238[/img]
谢:“宋朝的人物,如果王沂公、李文正、司马温公、寇莱公、赵忠定、韩魏公、李纲、宗泽、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程明道、朱晦庵、欧阳永叔、苏子瞻、洪忠宣、文信国的忠诚,都是无可争议的,对时代有用。
归有光:“人主为之改容,奸萌为之消息,四夷闻之不敢窥伺。这位正直的大臣也是如此。在古代,如果有排、折叠、引车、坏麻等。,他们可以说是正直的。他们的大个子,比如黑暗、萧望之、李固、宋静、张九龄、陆志、李勾、范仲淹、李纲。”
林时对:“国之任相,犹室之任栋;用土匪的材料,鲜不颠覆。虽然云楼将倾倒,但非一木能支;然而,转亡为存,图危于安,不乏调解补救。如果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就会互相利用。古来旁求立,或取诸梦卜,或起自屠钓,咸能光复启宇,祭夏配天······.也就是东晋偏安用谢安石,桓玄叔(桓冲),然后延迟了下午的作品。以李伯纪、赵元镇为北宋南渡奠定了艺祖基础。国以一人兴,不是真的吗?”
屈大军:“汉唐以来,好兵率了很多书生。如果张良、赵充国、邓禹、马援、诸葛孔明、周瑜、鲁肃、杜预、李靖、于允文等。,他们不会沉浸在六经中,优雅而优雅。他们出奇的胜利就像风雨飘忽,鬼神变怪。”
李光地:“李忠定每次都用惯效,次第井然,只是有点急。实际上是一个粗武侯。”
康熙皇帝:“李纲忠诚而真诚,诚有大于人。靖康时期,国势已不可为。即使尽力而为,久居其位,也未必有济也。”
林则徐:“进退一关社姬,英灵千古镇湖山。”
抗金名臣李纲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李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