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以至于不朽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列出了“酷官列传”作评论。从那以后,酷官就成了中国历史学家讲述历史时不可或缺的特殊人物。事实上,在太史公的作品中,风起于青萍之末,早年的酷吏并非都是凶神恶煞,一般都属于忠于职守、信守法律的人。从司马迁酷吏的列传来看,很多作为酷吏的人,其实都有比较正直的人格品质。
西汉文、景时期的中郎将志都为公,遇事敢直劝。即使在朝廷议事的时候,他也经常不给高权重的大臣面子;私下里,诚实、忠诚、勇敢,公平地工作,不发私书,问自己什么都不受,请发什么都不听。也就是说,他不接受礼物,请他不要听。执法时不避贵戚,以至于列侯宗室看见郅都侧目而视,称之为“苍鹰”,暗喻他执法极其凶猛。后人对他评价很高,司马迁称赞他坚强正直。虽然这种性格经常引起争议,但它毕竟属于一个普遍认识的人。
又如汉武帝时的赵禹。赵禹曾经是太尉周亚夫的下属。汉武帝刘彻看到他文笔犀利,寓意深刻,受到高度赞赏,于是让赵禹担任御史,然后升为太中医生,让他和太中医生张汤一起制定国家法律。当时很多官员都希望赵禹作为同事朋友的能手下留情,把法律规定修改得有回旋余地,于是纷纷招待他和张汤,但赵禹要么尽量谢绝,要么从不答谢。经过仔细考虑和研究,赵禹和张汤决定制定“知罪不举发”、“官员犯罪上下连坐”等法律,专门用于限制职场官员。消息传出,满朝文武人心慌,公卿们带着重礼来到赵禹家,劝赵禹不要把法律定得这么苛刻。谁知赵禹丝毫不理会,只是把他们送来的重礼一一退还。有人问赵禹,你不考虑周围的人对他有什么看法吗?他说:“我这么无情,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做事,不被别人干扰。"这可算是铮铮铁骨,刚正不阿。
再像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酷吏张汤。他看见汉武帝有杀淮南王刘安的意图,于是一下子杀了上万人。张汤曾帮助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打击富商,坚除豪强,颇受武帝青睐,权势远高于丞相。然而,虽然张汤是一个很酷的官员,但他也能保持清洁,以至于后来被三长史暗算,三长史和丞相庄青翟告诉汉武帝张汤私下收受贿赂,于是汉武帝愤怒地将张汤关进监狱。张汤一生不知错杀,乱杀多少无辜,自知恶有恶报,便在监狱里自杀结婚。但张汤死后抄家时,发现其家产不足500金。当汉武帝知道只有500块钱得到了皇帝的工资和奖励时,他知道张汤私下从来没有贪污过,也为张汤的冤死表示遗憾。
在司马迁的作品中,早期的酷吏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司马迁强烈倡导孔子倡导的“引导道德、礼貌、羞耻、格子”的教育精神,认为“法官、治理工具,而不是治理浊度的源泉”。当他记录这些酷官员时,他对他们严厉的惩罚和严厉的法律相当微妙。但太史公也清楚地知道,酷吏只承担起扬汤止沸的治世责任,如果武健不严酷,怎么能胜任并顺利执法呢?从今天人们的角度来看,西汉初期酷官的出现,虽然用法酷烈,滥刑无度,并不得到后人的认可,但他们从不对违法乱纪的人,尤其是有钱有势的贵族和强势人物心软,这也是对当时强大势力的有力制约。而酷官虽然受君主的制约,但毕竟忠于法律。虽然起源于君主抑制强大政治斗争的需要,但他们诚实守信,不贪不占,对人民群众没有直接负面影响,这可能是后人尊重的一个复杂原因。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君主的专制下,为了满足中央集权政治内倾式发展的需要,酷官政治日益成为官场相互争斗的正常现象,酷官本身逐渐发展成为一群善于投机的恶灵和政治恶棍。当君王遭遇困难,自私发作,需要酷官出现来清除障碍时,也就是酷官迎来了卖身投靠、飞黄腾达的时候。他们将以往酷官严格执法、刚正不阿的廉洁精神演变成迎迎取巧、曲意阿世的投机钻营,使自己真正成为皇帝和专制制度的鹰犬爪牙。无论汉武帝时代的张唐被命令审理大司农颜异的“腹中案”,直接处决,使文景时代的慷慨之风消失,西汉也进入了酷官政治的恐怖时代;还是唐武周时期的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的任意出入人罪,大兴冤狱都是酷官的危害。武则天篡夺唐建周后,为了巩固李唐带来的江山,不惜放手使用酷吏政治和特务手段,酷吏政治和特务手段应运而生,兴隆起来。酷官来俊臣专门写了前所未有的《罗织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刑讯经”、“整人经”仍然是一本彻底的“害人经”,其中描绘的“凤凰晒翅”、“玉女登梯”、“仙人献果”、“突地吼”、“死猪愁”等刑讯逼供手法,汇集了当时人类所有的邪恶和残忍。所以在酷刑下,不患无供,不知增添了多少冤魂。
酷官政治达到了明清时期的巅峰。它不仅是官场勾心斗角的正常现象,也是处理知识文人甚至吓唬民间普通人的特务手段。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迪时代公开制造冤狱,实行株连政策。比如著名的“胡兰案”,无论是宰相胡还是功臣蓝玉,都是谋反。谋反的基础是通过酷官的刑讯逼供。蓝玉案,株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胡唯庸案,株连被杀三万多人。古代官场政治险恶到这样的程度,足以让后人心惊肉跳。《明史刑法志三》记载:“刑罚有创之明,不顾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都是。是数人,杀人至悲,不利于法。“表面上看,清朝的康雍乾时代被称为繁荣的一代,但康熙和乾隆专注于思想统一,纠正异端,喜欢制造文字狱,借文字杀人,刀刀见血,酷官员帮助浪潮,一切都是邪恶的。
酷吏的政治终不得人心,对于专制皇帝来说,酷吏只是一群鹰犬爪牙。然而,无论官员们多么傲慢和残忍,他们只是在前台表演的木偶,真正控制他们的丝线仍然紧紧地握在专制皇帝的手中。更何况对酷吏来说,“八卦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煮”也是他们无法解开的魔咒。专制皇帝经常利用酷官打击政敌和反对派,巩固国家,建设新秩序。一旦达到目的,酷官的历史使命就会突然结束。此外,后期酷官的素质太低,无法胜任治国安邦的重任。酷官虽然能在一定时期内横行霸道,但不可能从根本上影响国家政局,因为他们行使的主要是监督司法权力,而不是军国的行政权力,这也降低了酷官的危害。即使在司法领域,酷官的目标也主要是可能对专制皇帝构成威胁的中高级官员。基层社会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当酷官猖獗时,中国古代社会仍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整体的稳定发展。
从古至今,恶法酷吏的历史记载为后人提供了可怕的政治样本。
酷吏政治:从汉唐的正直无私到明清的打击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