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在书中可以说是巨大的,每一本《永乐大典》都相当于普通书的两倍大小。拿一两本《永乐大典》而不被发现并不容易。似乎更难转移大量的《永乐大典》。
那这些“偷书官”用什么方法偷了《永乐大典》呢?
据清人缪荃孙记载,翰林院的一些官员偷书把戏非常巧妙。他们通常选择在冬天偷东西。
[img]790073[/img]
永乐大典副本
当官员们早上进入翰林院时,他们带着一件棉袍,而不是穿在身上。他们被包裹成两个永乐仪式的大小。当夜幕降临时,一些官员也开始实施他们偷书的计划。他们的方法是把两个仪式放在负担里,但把原本放在负担里的棉袍放在身上。看守人员看到他们早上带着负担来,晚上带着负担去,毫无疑问。
据记载,光绪年间,一位翰林侍读文廷式,一人偷走了100多本《永乐大典》。文廷式死后,这些书被后人卖给了外国人或古董商。就这样,《永乐大典》被大量流失。而且,经过几次展览,我们找不到这些被盗的《永乐大典》的下落。
目前,永乐仪式分散在日本、英国、美国和其他国家。这些永乐仪式远离祖国和异国他乡的原因是什么?
永乐仪式的灾难源于中国人所熟知的民族屈辱史。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盟入侵北京,烧杀掠夺文明古都。
翰林院位于东交民巷,靠近大使馆区,已成为战场。那些有价值的古籍,有的甚至从未在宫外出版过,正在被大火一点一点吞没,有的未烧过的古籍随意扔进院子和池塘里。侵略者肆意抢劫永乐仪式,甚至取代砖块和建筑工程。灾难过后,永乐仪式几乎消失了,只剩下几百本书散落在世界各地。
[img]790074[/img]
图片来自网络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经过数百年的沧桑,专家们发现这里收集的所有永乐仪式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从纸上看,这些永乐仪式使用嘉靖皮纸,也称为白棉纸。此外,书后还注明了总校官、分校官、书写官和圈点人的名字。@ 可以推断,这些永乐大典都是明朝嘉靖时期的抄本。也就是说,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永乐大典》都不是永乐年间编篆的。那么除了永乐年间的这个版本,《永乐大典》还有多少个版本呢?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地库里,有161卷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自明成祖朱棣编写《永乐大典》以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永乐大典》经历了各种不幸的遭遇,丢失了一万多册。目前全书不到4%,400册左右的《永乐大典》遍布世界各地。然而,专家们发现,世界上可以看到的永乐仪式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每本书的后面都注明了当时的重录官员,这些官员都是明朝嘉靖皇帝时期的官员。
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能看到的永乐大典都不是永乐年间编篆的。所以,
除了永乐年间的这个版本,《永乐大典》还有多少个版本?据史书记载,《永乐大典》建成后,明朝皇帝中很少有人查阅过《永乐大典》。
[img]790075[/img]
永乐大典副本
据史书记载,重录的《永乐大典》在内容、格式、装订等方面与原著相同,令人惊叹。从那以后,《永乐大典》有两个版本。现在人们习惯于把永乐年的第一个版本称为原版,把嘉靖年的重录本称为副本。也就是说,国图收藏的《永乐大典》都是明代嘉靖时期的副本。
不仅如此,历史上被八国联军摧毁的是明嘉靖后期复制的副本,海外和国内收集的损失也是嘉靖复制的副本或复制的副本。永乐仪式的原件至今尚未发现,其下落也没有准确记录。也就是说,永乐仪式的原件已经消失了!
11095卷《永乐大典》的原著已经完全消失了几个世纪!《永乐大典》的原著在哪里?它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吗?如果它存在,它在哪里?如果它不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它什么时候被谁摧毁?为什么历代史书中没有准确记录原著的下落?
在《永乐大典》的原著中,有一个又一个神秘的谜团,甚至有学者称之为“中国书史上最大的疑惑”。
为什么永乐大典原本被称为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