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朱迪为什么要编永乐大典? 朱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不知道:朱迪修永乐大典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朱棣是历史上篡夺王位最失败的皇帝。篡夺王位的过程太明显了。然而,朱棣也是历史上篡夺王位最成功的皇帝。朱棣编纂了《永乐大典》!

[img]313058[/img]

朱棣编纂《永乐大典》非常成功,不仅在《永乐大典》的成就上,而且在朱棣的决策上。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受到尊重,君君臣臣、父子、森严等级制度沿袭千年。虽然皇帝家族拥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但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观念下,造反篡位的帽子注定要写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皇帝也不例外。而这一切道理,朱棣在杀死方孝茹十族时就已经痛悟了。

[img]313059[/img]

凭借朱迪的才华,不可能用无尽的杀戮堵住儒家大臣的嘴。这时,朱迪抓住了儒家大臣的痛苦,每个儒家大臣都想把它记录在历史上,他们缺少的是编写永乐仪式的机会。公元1403年,朱迪以目前的书籍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冗长,不适合后代传播。他需要编写一本全类书籍。至于内容必须包括所有类别,经济方面根本不在担忧范围内。

[img]313060[/img]

可以看出,朱迪并不是所有的大笔钱都转移了儒家和大臣的视线,但主编解金和其他人都没有看到。主编解金带领大臣们奋斗了一年。当“文学成就”呈现给朱迪时,可以想象朱迪批准了如此匆忙的作品。这一次,朱迪将无限期延长期限,命令必须包括所有已知的书籍和文化类型,内容必须详细,明代书法大家解金被任命为主编。

[img]313061[/img]

据记载,重建工作规模极大,组成人员包括“正总裁3人,副总裁25人,汇编387人,汇编5人,汇编332人,看样57人,抄写1381人,续教10人,官员20人,凡2180人。“2180人花了三年时间才完成《永乐大典》的定稿,而成书抄写用了3000人抄写一年。规模如此宏大,为了表功绩,明成祖朱棣亲自御笔作序,赐名《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成书后,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仪式共22877卷,仅目录就有60卷。从天文地理到文学百科全书,几乎所有流传的文献都包括在明朝成祖之前。这本书有3.7万字。这些文字是用小楷书写的,分为11095卷。明朝官员用字体作为馆阁体楷书,《永乐仪式》也是全文。山川、器物、工艺等都是白描。

[img]313062[/img]

据记载,《永乐大典》包装豪华,金色封面显示出自己的地位。《永乐大典》长50.3厘米,宽30厘米,厚2厘米左右。不仅有古籍的记录,更有特色的是编修大臣对古籍内容理解不好的部分的注释。有些人会比较《四库全书》,但《永乐大典》中的古籍力求真实,内容一点也没有改变,这与《四库全书》有本质区别。

[img]313063[/img]

《永乐大典》是独一无二的,3.7万字重复一遍,但花了3000人一年时间。当时出版印刷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重复的可能性很小。朱迪时期,世存的永乐大典只有两套原稿和成书。明朝嘉靖皇帝对《永乐大典》的热爱尤佳。但不幸的是,天气并不美丽,1557年,宫殿大火,在嘉靖的努力下,虽然大殿没有保存下来,但文楼里的《永乐大典》并不危急。为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嘉靖决定“重录一部,储其所,以备不虞”。

[img]313064[/img]

明朝时局稳定,世界富裕,有重复的条件。在徐阶的努力下,重抄官员的工作条件极其优越,不仅每天都有美酒,还有浆果辅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抄官员可以同时获得重抄津贴,而不是去早朝。官员的热情极度激发,但遗憾的是朱棣时期的书法家造诣较高,嘉靖时期的抄本字体略逊一筹。隆庆初年完成抄录时,世界上流传的《永乐大典》应该有两套正副本。

[img]313065[/img]

现在世界上流传的《永乐大典》只有嘉靖年间抄本,全文剩下的不到全书的4%。清末,八国联军进入北京,这次侵略不仅带来了圆明园的毁灭,还带来了翰林院的永乐大典。外国侵略者对宝藏只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带走,另一种是毁灭。而《永乐大典》则是后者。此后,只有少数珍本被转卖给各国。现在传世只剩下400册左右,无一例外都是嘉靖的副本。

[img]313066[/img]

此时,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必然存在,但都归咎于帝国主义侵略者对历史的不尊重。事实上,在康熙年间,中国记录的副本已经少了1000多册,原件也早早没有消息。乾隆爷编纂《四库全书》概念初期,记载的《永乐大典》只存9881卷,而光绪26年记载的副本存量不足800卷。@ 八国联军对《永乐大典》的破坏只有400册左右,更多的是被朝廷官员内部腐蚀。

[img]313067[/img]

虽然世界上有400多本嘉靖副本,但全貌已不复存在,但原著的下落一直是未解之谜。许多学者认为,原本的根源,更倾向于明末清初的战争,或者明世宗爱不释手的《永乐大典》带入永陵陪葬。这两点都有轻微的缺陷,战争破坏了文渊阁,但没有人敢肯定原来就在其中。明世宗带入祖先的功绩作为陪葬,是否有勇气还有待商榷。无论如何,破坏永陵寻求结果是不现实的。

[img]313068[/img]

现在原著《永乐大典》下落不详,手抄本也不负完整。现在,面对这不是一部杰作,我们只能遗憾地通过史书记录整个画面。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是《永乐大典》,比如《旧唐书》、明末《资治通鉴续编》已经失传,这些估计在清朝再次从永乐大典中复制,否则我们现在的二十四史就是二十三史。2014年,南京图书馆展出了明朝内府抄袭的《永乐大典》残页。几百年后,手抄本再见,面对已经微微泛皇,仿佛在诉说着旧事。展出的只有一页残页,高度不完整。但百年后,上面的文字依然鲜艳如初,就像大众诉说着当年永乐大典的光辉一样。


朱迪为什么要编永乐大典? 朱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朱迪为什么要编永乐大典? 朱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

  • 纵欲时代:明朝历史上最难得的模范夫妻?
  • 明朝是一个纵欲的时代。朱元璋开国以来,发动了建妓院、增税的“革命”,鼓励土豪劣绅召妓嫖娼。从此,明朝进入了放荡放纵的时...

  • 揭秘:明朝真正让朱允炆失去江山的人是谁?
  • 说到方孝茹,我们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忠臣。作为建文帝的得力助手,他为建文帝的失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的,作为一个资深儒家...

  • 揭开朱元璋的吃口 小时候挨家挨户讨豆腐吃
  • 朱元璋和“珍珠玉白玉汤”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有点不同的是,在著名相声演员刘宝瑞的单口版中,他在去世的路...

  • 永安公主与朱棣是何关系?永安公主是怎么死的
  • 永安公主朱玉英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女,生于公元1377年,母亲是仁孝文皇后徐氏。洪武二十八年。袁荣被选为燕府仪宾,后来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