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它毁于清朝乾清宫大火,也有人认为它毁于明朝,也有人认为它毁于明朝万历时期宫中大火,也有人认为永乐大典没有丢,就在皇史上夹墙内。最感兴趣的是殉葬——原本可能和嘉靖一起埋在地宫。
[img]722012[/img]
诞生
《永乐大典》诞生于血腥的皇权替代。明成祖朱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建文元年,他以假祖训“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战,夺取侄建文帝朱允信的帝位,登基,改元永乐。为了稳定自己的专制统治,朱迪试图收集听话的文人学士,编辑出版大量书籍,炫耀自己的文化武功。他觉得世界上古今事物分散记录在每一本书里,不容易查看,于是命令大学士谢缙组织儒家思想,编成一本一查就知道的大类书。
第二年11月,初稿呈现。看完之后,朱迪觉得这本书不全面,于是命令重建。五年十一月,编辑完成了永乐。呈现后,朱迪为这部前所未有的巨大书题写了书名《永乐大典》,并亲自序言,称赞这本书“自古以来,至今,搜索博采,聚集群书,为奥典”。
《永乐大典》共录制了8000本书,包括先秦、明初、天文地理、人事名品。整本经典共22877卷,加上目录等60卷,装成11095巨册,全部用毛笔工楷书写。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宏伟的百科全书。它比法国狄德罗和达兰贝编辑的百科全书早出300多年。
遗失
明嘉靖皇帝一生都喜欢仙术道教,一心想长生不老。在案头,总有几本《永乐大典》供参考。嘉靖36年宫内发生火灾,嘉靖立即命令登文楼抢运《永乐大典》。一夜之间,他下了三四次命令,这表明《永乐大典》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为了防范意外,嘉靖特别颁布了一套《永乐大典》的副本。
[img]722013[/img]
四年后,《永乐大典》有了副本。原文存放在文渊阁,副本藏在皇史中。。但从那时起,《永乐大典》的原始去处就消息渺然。
有人认为它毁于清朝乾清宫大火,也有人认为它毁于明朝,也有人认为它毁于明朝万历时期宫中大火,也有人认为永乐大典没有丢,就在皇史上夹墙内。最感兴趣的是殉葬——原本可能和嘉靖一起埋在地宫。
副本最初收集在皇史上。明朝死后,副本在清朝皇帝手中丢失。顺治曾经把《永乐大典》放在身边看,身边的侍从可能会趁机偷《永乐大典》。康熙开馆修书时,发现《永乐大典》的副本并不完整。
清末,《永乐大典》再次被战争冲走。义和团围困英国大使馆,存放《永乐大典》的敬一亭被毁,翰林院的书页遍地都是。据统计,《永乐大典》在这场灾难中被摧毁的副本有607份。
[img]722014[/img]
搜寻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大部分被烧毁,其余大部分被掠夺到其他国家,如英国、美国、法国和日本。据专家估计,世界上仍有大约400本《永乐大典》残本,分散在9个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国内外仁人学者不遗余力地探索仪式的消失,广泛收集剩余书籍。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家图书馆已有221卷,近800卷仪式已出版。但还不到原书的4%!
为了重新聚集丢失的国宝,国家图书馆的收藏家们做出了各种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元济先生建议商务印刷图书馆向北京图书馆捐赠21份永乐仪式副本。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还呼吁世界各地的永乐仪式收藏机构、收藏家和有识之士拿出永乐仪式的原书,提供照片和再版。
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下落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