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揭秘:东晋南朝的讨伐政策有几个阶段?

文武是历代统治者处理民族问题的双手策略。东晋南朝长期与北方政权对峙,生存受到威胁;政府编户不多,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据地广阔。因此,东晋南朝政府采取以羁绊为主的民族政策,尽量避免激发民族矛盾,渴望将其纳入州县制度,实现编户化,从而获得赋役,因此多次征服。恩抚与征讨交替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东晋南朝的讨伐政策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东晋到刘宋元嘉,民族政策以抚为主,讨伐规模小。东晋是门阀专政的典型时期,皇权降至低点,地方控制薄弱,只是对民族地区的“羁绊”,未能制服其人民。”

然而,一些有实权的地方将领为了“贪利”而多征求意见,但规模一般不大。东晋末年,刘裕掌管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控制。襄阳设宁蛮校尉,西阳蛮周边诸郡增设镇(宁)蛮护军;元嘉时期,他在蛮族居住的郡县设立了强大的军府,并在附近进行了监控和讨论。比如《宋书》卷77《沈庆之传》说,晋末宋初,赵伯符为陵太守,多次征讨陵蛮,后来又征讨西陵蛮。同书卷68《南郡王义宣传》云:元嘉九年,“时竟陵群满,役刻民散,改封南桥王。说明竟陵郡伐蛮是经常性的。然而,从刘裕在东晋义熙年间掌权到元佳早期,刘裕的父子忙于稳定内部政权,以休养和休息为指导,对蛮夷采取防御态势,主要是抚养。例如,张邵在雍州激怒了群蛮,政府没有派兵镇压,而是派善抚蛮夷的刘道产去招抚。

第二阶段是元嘉后期,大规模伐蛮。这次伐蛮的重点是以襄阳为中心的绵北蛮(雍州蛮、元绵蛮)。时间长了,从元嘉19年到28年,战伐惨烈。“命将出师,肆意惩罚。从江汉以北,庐江以南,搜山荡谷,穷兵数百万,系颈囚犯。对于小时候的老牙,执讯所遗,将卒申好杀之怒,干戈穷酸之用,虽云积怨,为报也是如此。据《宋书·沈庆之传》报道,只有沈庆之所获俘的具体数字加起来就要十八万。这次伐蛮与刘宋经营襄阳有关,以此作为北伐基地。随着国情的增强,刘宋北伐欲望高涨,襄阳的特殊战略地位决定经营襄阳。元佳22年,刘宋首次以王子出镇襄阳。26年,他切断了荆州的几个县,加强了华侨永州的实力。

[img]676403[/img]

刘宋对襄阳地区的经营必然与当地蛮族发生冲突。魏晋十六国时期,襄阳地区兵连祸结,民户流荒,蛮族乘机出山,“与绵羊同居”。政府试图将蛮族纳入襄阳地区的州县制度,一是为了征求赋役,二是为了消除北伐后顾之忧。北伐即将来临,更欲尽快征服蛮族,因此不惜调动重兵,进行消灭。然而,这种高压政策也很难奏效。28年来,随着王生的临终,他想招抚他。“是岁,水因险为寇。雍州刺史随王生使说:‘一瞬间,秦自遐远,顺化者宠禄,逆命者无遗,也是众所周知的。圣朝普天肆虐,许以自新,便宜各还旧居,安堵复业,改革创新,于是开始了。首先,蛮帅鲁奴子绑架龙山,屡为边患。鲁轨在长社,奴子归之,轨言于俘主,以为四山王。轨子爽回国,奴子也求内附。“元嘉后期的伐蛮也是有针对性的,主要是绵北蛮,而西阳蛮则以抚为主,以西阳蛮设立了大量蛮左郡县。

第三阶段,从元嘉末年到南朝末年,边境蛮族以抚为主,加强了对腹地蛮夷的征伐。宋魏之战,元嘉二十七至二十八年,基本造成北强南弱的局面。此后,北方政权开始与南方争夺边境蛮族;南方政府陷入混乱,只能保护北朝。边境蛮族已成为南方政权的“北方防御”和“矛盾”。南方政权基本上采取了安抚北方蛮族的政策,大量蛮族酋长封官拜爵。相反,刘宋元嘉之后,南朝政府加强了对腹地蛮夷的控制,反复伐掠,民族冲突不断,这与南朝政局密切相关。

[img]676404[/img]

元嘉末年后,南方领土日整皱,内乱频繁,官治日退,财政日紧。《宋书》卷92《好官传》序云:“暨元嘉二十七年,北狄南入侵,军役大起,倾资扫蓄,仍有未供,深赋厚敛,世界骚动。至于孝建,兵连不息,以区之江东,地方不到千里,户不盈百万,推荐以师旅,因此以凶荒,宋氏之盛,从此衰落。孝武帝曾下诏承认,“顷岁多虞,军调复杂,非法设赋,本济一时,而主人玩习,便为常典。《南齐书》卷40《陵王子良传》云:“宋朝元嘉中,全部责成郡县;孝武征求迅速,以郡县缓缓开始派遣台使。从那以后,公役就被打扰了。”

[img]676405[/img]

宋孝武帝开创的遣台,使得南朝后期追缴纳税的制度似乎还得保留,从萧子良的书中可以看出,至少萧齐还在实施。梁代贺深曾云:“县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县之衰,更相呼扰,莫得治其政术,只以应赴征敛为事。人不能堪命,各事流移,或依靠大姓,或聚集在屯封,盖不得已而逃亡。就连封建史家沈约也哀叹“它将尽民命”“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探索民族地区的赋役资源,官员腐败加剧了对民族地区的侵略。武力讨伐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极端手段,往往给少数民族带来深远的灾难,但在古代社会,武力讨伐往往成为文化传播的手段。


揭秘:东晋南朝的讨伐政策有几个阶段?揭秘:东晋南朝的讨伐政策有几个阶段?

,,,,,,,

  • 司马炎是谁的儿子? 谁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
  • 司马炎是谁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人。开国君主,公元265-290年在位。公元265年,他继承了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位...

  • 解密:为什么三国中这三位文人的死被津津乐道?
  • 《三国演义》被称为“书中的老虎”。小说所蕴含的军事战略和人类生活哲学启发和引导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在这本书中,我们...

  • 司马懿擅权之谜:曹魏衰落始于曹丕成为接班人?
  • 曹操抛弃曹植,选择曹丕,到底是对是错? 有些人认为曹魏最终失败是因为曹操选择了错误的继任者。如果曹植最初选择曹植,情...

  • 揭秘:东晋宰相谢安和飞水之战不得不讲故事
  • 谢安:谢安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表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兵一举击败前秦80多万军队,不仅让国...

  • 解密:魏明帝曹睿皇后郭氏是政治花瓶吗?
  • 公元239年,曹魏政权进入另一个政治周期,直到嘉平元年(249年)结束。在权力的游戏和重组中,一个女人也承受着难以忍受的...

  • 晋武帝立傻子为王子:司马炎为什么立傻子为王子?
  • 为什么司马炎把傻儿当王子?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正月,两条白龙出现在弘农和池池两地,但晋国色。 几天后,大晋迎来了他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