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谢安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表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兵一举击败前秦80多万军队,不仅让国家转危为安,还留下了“八公山,草木皆兵”的历史故事。这是飞水之战。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汉族。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燕国军事兼假、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当他第一次与权臣打交道时,他从不卑躬屈膝,也不违反自己的标准,但他可以拒绝权臣,帮助国家;当他当政时,他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他不仅调和了东晋的内部矛盾,还在飞水战役中击败了前秦,夺回了大片领土;当他在北伐中取得胜利并取得成功时,他仍然可以勇敢地撤退,不爱自己的权力;因此,他被后人视为良相的代表,是“高尚”的典范。
公元383年,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上演。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兵一举击败了前秦80多万军队,不仅把国家变成了和平,还留下了“八公山,草木皆兵”的历史故事。这是一场灾难性的战争。东晋总理谢安是策划战略并赢得这场战争的指挥官。
公元383年8月,沈坚率领步兵60万人,骑兵27万人,羽林郎(禁卫军)3万人,共有90万军队从长安南下。与此同时,沈坚命令梓潼太守裴元率领7万名水手从巴蜀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前后千里,面对面。东西千里,水陆齐进。”沈坚自豪地宣称:“我的旅行,在河里鞭打,切断了它的流动。”
在强敌压境下,东晋朝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心奋起抵抗。在谢安的推荐下,晋帝任命谢安的弟弟谢石为了征服大都督,谢安的侄子谢玄为先锋。经过7年的训练,8万战斗力强的“北府兵”沿淮河西上迎战秦军主力。寿阳(今安徽寿县)是派胡斌率领水军5000增援的战略要地。桓冲被任命为江州刺史,率领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防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10月18日,傅坚的弟弟傅融率领秦前锋部队攻占寿阳(今寿县),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占领了云城(今湖北云县)。胡斌奉命率水军奔赴寿阳,得知寿阳已被傅融打破,便退守夏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冯融又带领军队攻击冯石。傅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截断淮河交通,阻断胡斌退路。胡斌被困在夏石,粮草耗尽,难以支撑,写信给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秦兵抓住,这封信落在傅融手中。傅融立即向傅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防止晋军逃跑。傅坚得报,将军队留在项城,亲率8000骑兵奔赴寿阳。
傅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劝降。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然有百万人,但还在进军。如果军队集中,晋军将难以抵抗。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应该利用秦军未能全部到达的机会迅速发动进攻。只要我们能击败他们的前锋部队,挫败他们的精神,我们就能打破秦百万军队。起初,谢石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持不战,待敌人疲惫后等待反击的机会。听了朱序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防为攻,主动出击。
11月,谢玄派谴责刘牢之率领精兵5000奔赴洛涧,揭开了飞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带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抗了一会儿,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及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地渡过淮河逃命,1.5万多人死亡。洛涧大捷极大地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由于秦军紧逼飞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派使者去见晏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君悬军深入,置阵逼水,这是一个持久之计,非欲速战士也是如此。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意?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傅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微后退,等晋军半渡过河,再用骑兵冲杀,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傅融也同意了傅坚的计划,于是同意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撤退。但秦兵士气低落,一撤退就失去了控制,阵势混乱。谢玄率领8000多名骑兵,趁势抢渡飞水,猛攻秦军。秦军阵后,朱序大喊:“秦兵败了!秦兵败矣!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竞相奔逃。傅融看到大势不好,赶紧骑马阻止,以稳定阵脚。没想到,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来越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恐慌,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一路上不敢停下来,听到风声惊恐,都以为是晋军追来的。晋军乘胜追击,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满山遍野,充塞大河。傅坚本人也中箭受伤,逃回洛阳时只剩下10多万人。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往建康报捷。谢安正在和客人在家下棋。看完谢石送来的捷报,他默默地把捷报放在一边,还下棋。客人知道是前面发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局怎么样?谢安慢慢地说:“孩子们到底打败了秦人。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了,想尽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了。谢安把客人送走了,回到了房子里。他的兴奋再也抑制不住了。当他跨过门槛时,他跌跌撞撞地摔断了脚上木屐的牙齿。这就是著名典故“折屐齿”的起源。
揭秘:谢安,东晋宰相,必须讲述一个关于桂水之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