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非大陆的阿拉伯小国突尼斯本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国家。然而,七年前的1月,一场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不仅推翻了长期执政的总统本·阿里,还蔓延到了整个西亚和北非。许多国家陷入动荡,至今仍处于混乱状态。例如,在叙利亚,西方舆论称之为阿拉伯之春。
[img]674533[/img]
有趣的是,作为阿拉伯春天的源头,突尼斯幸运地避免了内战和严重冲突,但通过和解顺利实现了过渡。本·阿里巴巴流亡沙特阿拉伯,因此这种模式也受到了西方的支持。
七年后,突尼斯人过得怎么样?1月14日,突尼斯突然爆发游行示威,白天和平抗议,晚上变成骚乱。警察局被纵火,超市被抢劫——这一切都发生在突尼斯首都。
[img]674534[/img]
骚乱的导火索是当局出台的一系列增税措施。汽油、面包、电话卡等基本生活用品的价格已经调整,人们已经辞职了。这些年来一直很困难。该国货币对美元汇率暴跌40%,失业率高达15%,更是难以忍受。因此,类似的抗议活动在阿拉伯春季7周年后再次发生。
为了避免再次动荡,突尼斯紧急采取政策增加福利,安抚人民,并派出警察逮捕了800多名活动人员,部分地区部署了军队,稍微稳定了局势。
然而,突尼斯内部的深层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革命七年后,许多突尼斯人对民主失去了信心,所谓的民主过渡并没有帮助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美国国际共和国研究所的民调显示,近三分之二的突尼斯人选择了前者,当被问及哪个更富有和民主时。
2011年革命后不久,突尼斯举行了议会选举,一个伊斯兰主义政党上台,但随着一系列政治暗杀,这个国家陷入混乱,这个伊斯兰主义政党被迫下台。然后世俗集团上台,突尼斯7年换了9个政府。
这些政治精英似乎对推进民主进程不感兴趣。新宪法已经通过四年了,议会还没有批准成立宪法法院。@ 到目前为止,突尼斯还没有举行地方选举。政治精英们盯着2019年的全国选举,忽视了对民生至关重要的地方治理。七年的教训让突尼斯觉得所谓的民主似乎相当于混乱。在这无休止的混乱中,谁能关心经济发展和民生?
突尼斯,阿拉伯之春的源头,现在怎么样?为什么不相信民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