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陈友谅的第一猛将吗?不知道没关系,告诉你。
元末明初谁是第一猛将?有人认为这是常见的春天,有人认为是徐达,有人认为是赵普胜。这三个人确实是那个时代的猛将。然而,与陈友谅身边的第一猛将相比,他们真的无法与之相比。这个人的名字叫张定边,有元末第一猛将的称号。
陈友谅是一个渔民,他的祖先原本姓谢。当他的祖父家庭贫困时,他成了一个上门女婿,跟着女方改姓陈。他的父亲陈普只有五个孩子,陈友谅排名第三。元末,世界一片混乱,元朝政府无法围剿。各行各业都有很多起义军,起义成功的概率很高。陈友谅从小就学习武术,性格豪爽粗犷。当他看到时机成熟时,他也加入了红巾军。
陈友谅雄心勃勃。他先杀了倪文军,然后杀了徐寿辉。他独断专行。如果有任何不同的意见,陈友谅会很生气。他周围的人才比朱元璋少得多。然而,每个人都会有几个朋友,陈友谅也不例外。他刚加入红巾军,很快就在湖北与张定边和张必先成为兄弟。张定边也成为陈友谅身边为数不多的将军和顾问。
张定边和陈友谅是村民,他们也很年轻。他们的关系非同寻常。他也出生在渔民之家,所以他们可以走得这么近。张定边勇敢足智多谋。他多次向陈友谅提出宝贵合理的意见。不幸的是,陈友谅任性,被暂时的胜利蒙蔽了双眼,未能听取张定边的建议,导致了巨大的失败。
就实力而言,朱元璋长期无法与陈友谅相比。朱元璋也很清楚这一点。他的顾问刘伯温曾告诉朱元璋,陈友谅将来会成为他最大的敌人。然而,陈友谅有缺点。他的性格直接导致周围很少有顾问。他不重视忠诚的铁杆张定边。
[img]625763[/img]
1360年,当朱元璋利用康茂欺骗陈友谅时,张定边强烈反对前往江东桥,但陈友谅不听,导致惨败。失败后,陈友谅没有反思原因,而是急于称帝。张定边哭着劝诫陈友谅不要称帝,这会把元朝的军队引向自己,但陈友谅没有听。
张定边很生气,但他很生气。他仍然忠诚地帮助陈友谅。当双方在鄱阳湖进行生死决战时,他们曾经陷入僵局。这种情况对陈友谅的军队非常不利。毕竟,远道而来,缺粮少吃的士气肯定会大大降低。因此,张定边决定采取单独行动,给朱元璋一个惊喜。
[img]625764[/img]
张定边带领三艘战舰直接扑向朱元璋所在的中国舰队。也许陈友谅和朱元璋都被张定边惊呆了。我不知道这家伙想做什么。直到他的战舰即将接近朱元璋,朱元璋的将军才突然意识到这个人的目标是教练朱元璋,所以将军们赶紧驾船迎敌,有一段时间,30艘战舰围住了张定边的战舰。
朱元璋的将军认为你张定边已经结束了,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的是,张定边手里拿着剑站在船头,平静地指挥士兵杀戮。没有人能阻止他勇敢无敌。他从30艘战舰的包围圈中杀死了一条血路,杀死了朱元璋的许多将军。
[img]625765[/img]
看到张定边的船即将来到朱元璋身边,朱元璋赶紧转船头撤走。出乎意料的是,船在紧急情况下搁浅了。朱元璋以为结束了,等着当囚犯。然而,历史总是在关键时刻开玩笑。此时,离朱元璋战舰不远的常遇春看到了朱元璋的危险,于是他迅速问士兵哪一个是张定边。士兵们告诉常遇春,站在船头的是张定边。
经常遇到春弯弓箭,只有几秒钟听到张定边尖叫,显然张定边中箭受伤,只能退出战斗,朱元璋获救。张定边几乎活着抓住了朱元璋,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张定边受伤撤退,朱元璋的船也没有人敢阻止他撤退,这表明他是不可战胜的。
[img]625766[/img]
不久之后,陈友谅在与朱元璋的决战中死亡。张定边突破包围,背着陈友谅的尸体逃跑,埋葬了陈友谅。随后,张定边保护陈友谅的儿子陈丽来到武昌,继承了陈友谅的皇位。然而,朱元璋没有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他很快率领军队围攻武昌,陈丽开城投降。张定边看到大势已去,解散了军队,带着女儿隐居山林。后来他出家当僧,活到1417年,享年100岁。朱元璋已经死了19年了。
[img]625767[/img]
事实上,陈友谅的失败完全被任性打败了。如果他能像朱元璋一样吸引人才,听取顾问的意见,世界的胜负真的是未知的。当陈友谅率领60万军队攻击朱元璋时,张定边建议他不要在南昌纠缠太久。他应该直接去朱元璋的巢穴南京。不幸的是,陈友谅没有听,后悔已经太晚了!
他是陈友谅的第一猛将。 元末第一猛将的称号是元末第一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