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古代窗纸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玻璃是清朝传入中国的,非常珍贵和稀有。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窗纸伴随着我们的祖先几千年。
在古代,人们生活在洞穴里,后来为了方便生活,开始部落群居,开始建房子,用动物毛覆盖窗户,在秦汉之前,古人一般用亚麻布、丝纱密封窗户,当然,这只是高贵的家庭,普通穷人只能用草帘作为窗纸,透气好,但光线很普通。
[img]615290[/img]
纸张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使用粗糙的纸张,直到东汉蔡伦改进纸张,纸张开始推广,当然,因为当时纸张的价格相对昂贵,只有少数有权势的富人可以使用,因为纸张非常脆弱,没有用作窗纸。
隋唐时期,随着纸张的进一步改进,此时出现了一种韧皮纸,韧性强,不易损坏,但防水效果差。宋代出现了油窗纸,油纸伞是用这种材料做的,不仅韧性强,而且透光性好。除了纸,宋末很多贵族家庭开始用明瓦作为窗纸。明瓦类似于今天的玻璃,但透光率略差。
[img]615291[/img]
明瓦以贝壳、羊角、天然透明云母片为主要材料,打磨成方形薄片。明瓦
江南在古代很受欢迎,消费量也很大。南京有一条街叫“明瓦走廊”。明瓦的生产开始成为一个传统的手工业。明朝时,苏州的明瓦产业也成立了联合会,称为“明瓦公所”。直到清末,随着玻璃的出现,明瓦窗纸开始逐渐退出上流社会的历史舞台,但民间窗纸仍在使用中。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木材在水中会腐烂,更不用说窗纸了?即使是油纸、明瓦等,透光性相对较差,如何长期使用?
事实上,在古代窗户上,除了窗纸,如果天阴下雨,外面还设计了一层窗板。在寒冷的季节,窗纸和窗板之间将安装窗帘棉。即使在寒风和暴雨中,大雪也不会弄湿窗纸。
[img]615292[/img]
那么,在雨季,古人想透过窗户看风景怎么办呢?为了让古人隔着窗户看风、花、雪、月,房屋设计采用了走廊设计。即使是普通的窗户也应该延伸出长长的屋檐。一般来说,风雨难以进入窗户,不会影响古人观景的不良心情。
而且南北的窗户也不一样。北方很冷,窗纸贴在外面,防止积雪弄湿纸面。但其实两边都会贴纸,加强保暖,防止积雪入侵。南方的窗纸是内测的,主要是为了美观,窗边也能看得很清楚,上面的雕刻也能很好的展现出来。
[img]615293[/img]
在唐朝之前,窗户是固定的,不能打开。宋朝以后,窗户做成了横批风格,通风采光都不错。这种窗户风格是潘金莲在《水浒传》中描述的窗户。元朝以后,这种水平批次变得流行起来,窗边的风格也变得复杂多样。在明朝,它似乎更简单,主要是井格、柳条格等。清朝以后,窗边发展成一套堆叠式,窗边有很多风格,包括格栅、隔断、遮羞窗等。形状包括仙桃葫芦、长寿等,这个小窗格也包含了我们中国人太多的智慧。
古代窗户都是用纸做的。 难道古人不怕雨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