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南京古代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自建城以来已有2600年的历史,被称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令人尴尬的是,南京定都的政权往往很短。东晋是南京定都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它存在于103年,其余政权存在时间不超过60年。南京真的不适合作为首都吗?
[img]584426[/img]
据说秦始皇路过金陵时,有术士说金陵有王者都邑之气,五百年后天子就会出现在这里。秦始皇听了心想,我的大秦要千秋万代,五百年就够了,于是命人挖山,切断王气,保护国家。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并不令人信服。建都南京的利弊要从多方面具体分析。
[img]584427[/img]
南京北靠淮河、长江,形成天然屏障,对抵御北方进攻有很大优势。第一个在南京建都的是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孙策占领江东时,没有固定的立足点,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首都。孙权接手后,曾定都吴(今苏州)、京口(今镇江)终于在大家的建议下修建了石城,改名建业。与吴和京口相比,建业还有山可依,玄武湖也可以用来训练水军,优势相当突出。正是在长江的危险下,东吴抵御了北方曹魏政权的多次进攻。即使是南陈政权的最后一位君主陈叔宝,也把长江视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虽然最终被隋军摧毁,但仍不可否认,建业的地理位置易于防御,难以攻击。
[img]584428[/img]
东吴建业图
依靠长江的易防难攻,虽然在防守端有天然优势,但也使南京建都的政权相对自闭。例子在南京建都的十朝,往往偏安一角,即使是明朝,也在建国52年后迁都北京。孙权建都建业后,由于建业位于长江下游,不利于向中上游扩张领土,关于荆州的争夺暴露了这一问题。孙权曾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州,不是今天的武昌),以增强对荆州的竞争力。夷陵战争结束后,刘备战败,蜀汉势力在三峡以西得到遏制,孙权在武昌称帝。虽然武昌更有利于外部扩张,加强整个长江流域的统治,但武昌所需的物资需要从下游逆流运输,这对一个首都来说是致命的。因此,东吴政权仅在武昌经营八年,就重新迁回建业。
[img]584429[/img]
东吴之后,东晋、南宋、齐、梁、陈都选择建业作为都城,但都不可避免地相对封闭,偏安一角。此外,随着西晋时期北方的战争,大量汉族南迁,其中许多家族南迁至江南,形成了江南多个家族聚集的局面,这也使得南北朝时期士族控制政权的频繁发生,导致政权更替的频繁发生。@ 南京政权短命的主要原因不是“王气”,而是“人”。
[img]584430[/img]
南北朝后,南唐五代十国时期再次定都金陵。然而,“奈何生在帝王家”的后主李煜却死于各种各样的死亡,南唐只存活了38年,便死于北宋。从那以后,金陵城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南宋高宗赵构宁愿选择无险可守的临安(今杭州)作为首都,也不愿在金陵建都,因为他害怕金人。面对临安的缺陷,韩世忠、辛弃疾等人都提出,但赵构一意孤行,还将皇宫建在钱塘江旁的凤凰山上,有利于逃跑。
[img]584431[/img]
南宋临安城
直到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朱元璋占领了南京,南京城迎来了翻身的机会。但当时占据南京的朱元璋形势并不好,陈友谅在其上游,地理位置优越;张士诚在其下游,占据苏杭,经济条件优越。朱元璋被夹在中间,处于尴尬的境地。而且,与张士诚相比,陈友谅更有野心,而且占据上游,顺江而下攻打南京很容易。朱元璋和陈友谅在刘基等人的建议下,在鄱阳湖展开了决战。最后,陈友谅战败,朱元璋没有“顶”之忧,一举统一全国。
[img]584432[/img]
明初南京城
然而,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不久,他对都城南京失去了新鲜感,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新都城的地址。候选人名单包括凤阳(朱元璋的家乡)、开封,西安。毕竟南京比较南,不利于控制北方地区,这也为朱迪靖难和迁都北京奠定了基础。然而,朱元璋直到去世才找到合适的首都地址,只能带着遗憾去世。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朱元璋没有考虑过北京?第一,当时北京是燕王朱迪的封地。为了巩固北方边防,朱元璋将子孙分封北方,抵御少数民族入侵。@ 北京的材料远不如南京。大量的材料需要通过大运河运输,这无疑增加了国家的成本。朱元璋以吝啬著称。当然,他不想花这笔钱。朱棣迁都北京后,北京中央官员仍要到南京领工资,名副其实的“北京打卡,南京领工资”。@ 北京位于东北,靠近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容易受到攻击。北方势力在正统、正德、景泰、嘉靖、崇祯等年间击败北京。与南京相比,北京的安全系数确实略低。
[img]584433[/img]
然而,随着朱迪成为皇帝,原本属于朱迪防守范围的北京失去了军队,北方边防薄弱。一旦北方失去,明朝可能不得不重蹈宋朝的覆辙。@ 朱棣不顾重臣反对,下令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也成为明朝独一无二的象征。
直到现代,太平天国和国民政府再次选择南京作为首都。然而,南京长江下游的位置再次成为预兆。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占据上游优势,轻取南京。不仅上游容易攻打南京,从入口登陆,从东到西进攻,南京也无法保卫自己。1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松湖后,仅一个月就占领了南京,造成了一场可怕的大屠杀。南京的军事劣势无疑显现出来。
[img]584434[/img]
尽管南京有虎占龙盘的趋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劣势也决定了它作为首都的不可能性。这里引用百度百科全书中的一段话:“从南朝北伐到南宋临时,从朱元璋定都到太平天国,从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到南京大屠杀,南京一直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民族复兴。但情节不能当饭吃,即使朱元璋也不把南京当作最终目的,朱棣的伟大之处也是力主迁都。”
[img]584435[/img]
南京夜景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现在,当我们走过夫子庙、中华门、乌衣巷和南京的老城墙时,我们还会想起这座古城的风风雨雨吗。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南京已经抹去了当年的粉色和化妆品,但它已经换上了新衣服,以迎接南京的另一段新历史。
古南京真的不适合作为都城吗? 为什么建都的政权很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