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东吴形成联盟,不断攻打北方曹魏政权。比如蜀汉宰相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后来姜伟也多次率领北伐。但蜀汉国力有限,全国只有十几万军队,不可能全部投入北伐。因此,三国时期最大的北伐是由东吴发起的,但结果令人惊讶的是,20万军队被3000人击败。怎么回事?
[img]571518[/img]
一、东兴之战,诸葛恪志得意满满
三国时期最大规模的北伐是由诸葛亮的侄子、东吴大臣诸葛恪发起的。事情必须从252年开始。孙权死前把他托付给诸葛恪。“我病了,恐怕再也见不到对方了。一切都是委托的。”然而,诸葛恪在当地工作了很长时间,没有陆逊的成就,因此他缺乏政治威望。为此,诸葛恪向曹魏发起军事挑衅,希望通过战争提高自己的威望。
于是曹魏、东吴之间爆发了东兴之战,诸葛恪以4万军队击败了曹魏的7万军队,杀死了数万人。吴主孙亮重赏诸葛恪,“进封恪阳都侯,加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送金一百斤,马二百匹,每一万块织物”。然而,经过这场战争,诸葛恪有了轻敌之心,认为曹魏不堪一击,应该大举北伐。@ 不顾大家的反对,诸葛恪决定发动前所未有的北伐。
[img]571519[/img]
二、新城之战,诸葛恪名声扫地
253年,诸葛恪调动军队,“大发州县二十万人”。战争开始前,诸葛恪的行为引起了人民的不满,“人民骚动,开始失去人心”。诸葛恪原本打算出兵深入淮南地区,但遭到诸将反对。“现在引军深入,疆域之民必相率远逃,怕兵劳而功少,不如围新城。新城困,救必至,至图之,即可大获。”@ 诸葛恪同意诸将的意见,打算“围城打援”。
张特当时驻扎在合肥新城,手下只有3000人。经过一系列的战斗,“一半以上的官兵患病和战死者”。此时,张特采取了缓兵之计,欺骗诸葛恪,然后继续坚守新城。吴军顿兵坚城下二十万,士气低落,疫情也发生了,“大部分病人死伤涂地”。诸葛恪被迫撤军,遭到魏军追击,损失惨重。经过这场战争,“众妾失望,怨国兴起”。
三、宫廷政变,诸葛恪满门被杀
回到东吴后,诸葛恪没有回顾自己的错误,而是更加武断,免去了大量官员的职务,惩罚了一些官员,“治愈了尊严,犯了很多罪,所有进来的人都得到了利益”。当时,东吴宗室的孙峻利用这个机会得到了吴主孙亮的支持,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吴主孙亮邀请诸葛恪入宫喝酒。宴会上,孙峻突然陷入困境。
诸葛恪当时惊慌失措,“拔剑未得,君刀交下”,最终当场被孙军杀害,终年51岁。之后,孙军派人杀了诸葛恪的满门。@ 孙军命人用芦苇席包裹诸葛恪的尸体,用竹条捆住,扔在石子冈。
揭开三国时期最大规模的北伐,几十万打不过几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