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人以食为天”。我们始终坚持“人是铁,饭是钢,一顿饭不饿就慌”的理念,不断发扬“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精神。没有锅我们不吃东西?
事实证明,只要人饿了,就可以想出吃什么的方法。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花鸡根本不需要锅,只需要用叶子之类的东西把鸡包起来,然后贴上黄泥,放在火堆里,很快就好了!
即使是现在,作为一个东北人,你也可以义正言辞地告诉你:只要你给我一个烤箱,除了冰淇淋,没有什么是不熟的。
在古代,仍然有许多炊具可以使用。即使在原始社会,陶器也被发明用来制作食物。在许多史前文明中,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直到今天,仍然有人用陶器制作砂锅、茶具和其他器具。
当然,与金属器具相比,陶器虽然具有良好的传热功能,但也有一些缺点,即易碎,迟早会被淘汰。
青铜器的出现是古代第一次金属技术革命。青铜器具的韧性和硬度使其能够逐渐取代陶器,并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青铜鼎
铜锡合金形成的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炊具发展史上的第二代材料,在促进饮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春秋战国时期“钟明鼎食”的说法是青铜器。
但随着青铜器的广泛使用,人们发现青铜器具有一定的毒性,在铁器出现后,青铜器逐渐被淘汰。
铁应该说是中国古代的第二次金属技术革命。铁的熔点更高,更硬,韧性更高,成本更低。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铁器作为炊具。秦汉时期,铁器时代基本完全进入,但这只能说是铁器时代的早期阶段。
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和炼钢方法的改进,秦汉至南北朝被认为是铁炊具发展的早期阶段,隋唐至南宋是铁炊具发展的中期阶段,元朝以后是高峰时期。
[img]548416[/img]
青铜鼎
无论是陶器、青铜还是铁制炊具,也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早期炊具的主要功能是蒸煮和烹饪。烹饪是最简单的方法。只要有一种器具,水就可以煮沸,放入成分中,即烹饪。
煮熟的炊具主要是“鼎”,现在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是鼎。当然,鼎有很多种。不是所有的鼎都是用来煮东西的,而是用来礼仪的。
正常情况下,和现在家用锅大小差不多的鼎,基本都是用来煮食物的。
然而,并非所有的东西都适合烹饪。大多数煮熟的东西都适合有汤的东西,食材的味道会随着水的流失而流失。
比如海鲜,吃起来很好吃,如果煮熟了,我们会发现汤会很好吃,而且海鲜不再新鲜。
与烹饪相比,蒸汽的技术含量更高,味道更鲜美。食物的味道不会被水带走。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用蒸汽烹饪的国家。
甑
在古代炊具中,“蒸笼”和“李”是主要用于蒸的炊具。一般来说,由于结构相对复杂,在古代有各种形状,甚至名称也不同。
但原理是一样的,就是底部烧水,然后冒蒸汽到上面,用蒸汽的热量加热食物成熟。
近年来,随着考古技术的发掘,人们发现宋朝以前似乎没有铁锅,所以他们怀疑古人在宋朝之前不会做饭吗?
在我们面前通过“鼎”和“鼎” 甑”“
“这些炊具介绍了烹饪方法。这些炊具真的不适合烹饪。只要是青铜器具,就很难满足大火炒菜的烹饪要求。
但要说宋朝以前,人们从来没有吃过炒菜,那就是有点说不过去了,完全是盲人摸象,一叶盲目看不见泰山。
釜
事实上,古代最重要的炊具不是“鼎”、“蒸笼”和“李子”,而是“水壶”。水壶的应用场景比以前好得多。水壶可以煮沸和烧开水。它们可以在上面蒸,也可以油炸和油炸。
铁器出现后不久,釜很快就取代了鼎,成为铁器早期最重要的炊具。它广泛应用于古代汉语中。例如,在秦末起义中,项羽破釜沉舟创造了军事奇迹,以及釜底抽薪,这些奇迹现在被广泛使用。
魏晋时期,曹植还在七步诗中提到了“烧在釜下,豆在釜中哭”的形象比喻。
关于釜与锅的区别,我也查了很多资料,说了很多,有人把釜当作锅的前身,有人认为锅是釜的一种。
经过我的综合分析,我认为也许这两件事在古代可能是一种东西,但它们的名字不同,都是可以圆形烹饪的东西。
外观上的主要区别大概是釜底要稍微大一点,肚子大一点,嘴小一点。抽象来说,有点像坛子和花瓶;锅底小,肚子大,上面没有嘴。
水壶会是这样的形状,主要是因为水壶虽然可以炒,但烹饪是它的主要功能,而锅是为了适应煎炸,只需要下面的底部。
@ 我认为釜和锅是一种基本原理相似的炊具。由于侧重点不同,最终名称也不同。
很可能以前有一个锅,但它被称为水壶。铁器出现在春秋时期,锅的生产技术远不如其他炊具复杂。没有理由制作更复杂的水壶,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锅。
比如汉代刘翔编撰的《孝子传》中有“母好锅底焦饭”,说明秦汉时期应该有锅,但不那么叫。
[img]548417[/img]
那么,釜与锅的名称转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一些学者用现在的检索技术比较了古代釜和锅的使用量,可能发现从先秦到南北朝基本上只有个别词。
唐宋时期,锅的比例基本达到15%,釜的比例为85%。元朝开始发展时,元朝釜的比例为25%,而锅的比例为75%。明朝釜的比例增加了31%,但清朝以后只占20%。
可以看出,唐宋时期是锅的起步阶段,应该是由于人们对油炸烹饪技术的要求和冶铁技术的进步,使铁锅能够大规模生产。
然而,元釜锅转换的重要节点是元朝,主要是元朝以后,文学的发展开始注重口语。锅在现实生活中的发音比水壶更具渗透性。元朝以后,水壶仍在使用,可能只有穷人和腐败的儒家思想。
可以说,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千万不要担心古人不吃饭的家伙事。
此外,我发现很多人对古代缺乏认识。他们认为古代穷人从不吃肉,一年四季都吃不到油性的东西。事实上,他们不了解水产养殖。在中国古代,它一直是一个集约化农业大国。它在种植技术和水产养殖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只要有草,它就能养猪,不像现在,它必须喂一些饲料。
目前养猪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地方仍在继续最传统的养殖方法,面对更复杂的养殖环境,养猪越来越困难!
但你不能说现在的养殖陷入了困境,所以你认为古代的养殖也同样困难,人们买不起肉,这是错误的。
比如古代五口之家养两头猪,一年后可以吃600斤肉。平均一个人一年可以吃100斤肉,平均一天三两块猪肉也不是不可能。
铁锅在宋代之前还没有普及,普通人用什么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