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的到来,我们已经了解了现代人过中秋节的习俗。那么,古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古人在中秋节期间做了十件事。
之一观潮
在古代,除了中秋赏月,浙江地区的观潮可谓是另一个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习俗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相当详细的描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加盛行。
明朱廷焕的《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的《梦》也有观潮记载。这两本书所描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宋代中秋观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img]540460[/img]
二是玩兔子爷
清朝宫廷称月中的玉兔为太阴君。
人们称之为玉兔儿爷,这个名字虽然不如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加亲切。
在北京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子爷爷庄重不足,游戏多余。虽然他对上帝略显不尊重,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自从中秋节的自由祭月习俗转化为民间节日以来,礼俗的色彩已经淡化,观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子爷爷的习俗可以说是这种现象的有力证据。
之三熬夜
据说中秋节睡得越晚,寿命就越长。有些人祈祷长寿,但更多的年轻人利用这个机会整夜玩耍。
第四,偷葱偷菜
据说,如果一个未婚女孩在中秋节晚上偷了其他菜园里的蔬菜或洋葱,这意味着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幸福的绅士。台湾有一句谚语:“偷洋葱,嫁给一个好男人;偷蔬菜,嫁给一个好女婿”,指的是这个习俗。
之五吃鸭
云南的穆拉姆人注意在这一天买蛋糕和杀鸭子。此时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往往卖得很好。
之六吃田螺
人们认为中秋节的蜗牛可以很明显。经过调查,蜗牛肉中含有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觉色素的重要物质。可以看出,这种说法是合理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在中秋节节节食呢?有人指出,中秋节前后,是蜗牛空怀的时候。腹部没有小蜗牛。因此,肉特别肥。现在在广州,许多家庭在中秋节期间都有炒蜗牛的习惯。
之七吃芋头
清乾隆《潮州府志》说:“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叫剥鬼皮。”@ 中秋吃芋头,寓意辟邪消灾,不信邪。
[img]540461[/img]
八喝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地奋斗,喝桂浆”、诗句“奠桂酒Xi椒浆”。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大多用红酒代替。
之九吃月饼
据《洛中记者》报道,唐熙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极佳,于是命令皇家餐厅用红丝包月饼奖励新科进士。这是我们能看到的关于月饼的最早记录。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称赞道:“小饼如嚼月,有酥与焦。酥脆是酥脆,麦芽是糖,它的味道甜脆可想而知。宋朝以后,制作月饼不仅注重口感,还设计了各种与月宫传说相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一开始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贴在饼面上,然后干脆用面模压在月饼上。满月月饼也象征着像十五月一样的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物,用它祭月,送给亲戚朋友。
之十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亮如镜,可谓美丽美丽。然而,人们对此并不满意,所以有一种“燃灯”来帮助月亮的习俗。湖光地区有用瓷砖叠在塔上燃灯的习俗。江南地区有制灯船的习俗,中秋节燃灯的规模仅次于元宵节。
古人如何度过中秋节?盘点中秋节古人要做的十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