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古代的窗纸,
我们经常可以在古装影视剧中看到这样一个桥段:一个人踮起脚尖走到某人的窗前,伸出手指,在嘴里蘸一些唾沫,然后用手指轻轻地刺伤窗纸。一瞬间,窗纸上开了一个小洞。窗外的人闭上眼睛,窥视房子里的动静。房子里人的隐私一目了然。
事实上,这样的桥段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很难发生,观众被影视剧误导了。
毕竟,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自己的隐私,特别是在古代封建礼教非常严格的情况下,人们非常禁忌偷窥,认为这是一种恶棍行为,绅士不能这样做,如果谁这样做,让事情暴露,足以让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声誉被摧毁。
而且古代的窗纸也没那么容易刺破。
然而,现实是,在中国古代,窗户上没有玻璃,只有简单的窗纸。那么,古人如何防止被外人偷窥呢?结合历史资料,主要有两种方式。
[img]508424[/img]
一是防止坏人从住宅结构偷窥。
在古代,无论是王孙贵族还是普通人,房子前后都有大大小小的院子,分别称为前院和后院。前院和后院的边缘都有一堵高高的墙。墙是保护自己的第一道屏障。
在古代,大家庭的住宅被称为“住宅”,属于一个花园式的深层住宅庭院,面积大,庭院墙高,庭院墙内有许多建筑,每个建筑都通过复杂的路径连接起来,就像一个又高又大又深的迷宫。游客从大门进入后,如果他们想来到主卧室,如果他们不知道具体的路线,或者没有人领导,就很容易迷路。
[img]508425[/img]
可参考《红楼梦》中林黛玉进入贾府见贾母时的场景,路线图如下:
宁国府大门→荣国府→垂花门→穿堂前→垂花门→出西角门→荣国府正门进入宁国府→进入黑门→至仪门前→出东角门→过荣国府正门→西角门→从后门走到后门走出角门→穿过东西穿堂→贾母后院→从后门进入贾母院。
前后,林黛玉在见到贾的母亲之前进出了十几扇门。可以想象,古代大家庭的庭院结构相当复杂繁琐。光看到主人就要煞费苦心。如果你想偷窥或谋杀他们,那就更难了。普通人根本做不到。
而且,深宅院常常守卫森严。主人雇了很多武功高强的家丁来看护院,想偷窥、偷窃、谋杀主人。在他看到主人之前,他可能会被家丁抓住。
[img]508426[/img]
@ 古代大户人家的人根本不用担心被偷窥,有贼心的人也不敢冒险。
古代普通人的房子也有院子,院子周围通常围着一人高的栅栏,栅栏本身起着防偷窥的作用。普通人雇不起家丁,会在院子里养一只大狗看家护院,防盗防盗。狗的听觉和嗅觉是人类的几十倍。在不速之客接近主人之前,他们已经激怒了大狗吠叫,大狗的战斗力不容低估,足以吓唬坏人。@ 在古代,想到普通人并不容易。
此外,普通人没有什么值得偷窥、偷窃和谋杀的。
[img]508427[/img]
第二,从窗纸的材质上杜绝别有用心的人偷窥。
玻璃从明朝中期传入中国,当时非常昂贵,只有宫殿才能负担得起。在宫殿的窗户上安装了玻璃后,室内的照明迅速增加了很多倍,所以玻璃首先从宫殿里传播开来。
然而,在民间,普通人只用了几十年的玻璃窗。
几十年前,在古代,普通人仍然用旧的方法来装饰窗户,要么在方形木窗上贴一层特殊的纸,要么安装草帘。
[img]508428[/img]
在汉代之前,纸张还没有发明出来。富人会在窗户上贴一层纱布或丝绸。这些材料本身就是不透明的材料。偷窥是没有用的。除非它们被划破,否则不容易做到。它们能否接近别人的房间外面首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到了宋代,出现了一种叫“明瓦”的材料,由贝壳、牛角、羊角等骨料一点一点打磨而成。成品半透明,贴在木窗的方格上,有一定的采光效果。但是价格很贵,普通人根本买不起。
一些大家庭会用研磨过的牛皮或驴皮覆盖窗户,制作方法与制作皮影戏的方法相似。研磨过的牛皮或驴皮也是半透明物质,韧性高。这是一张很好的“窗纸”。当然,普通人买不起这种材料。
[img]508429[/img]
大多数人通常买黄麻纸,然后浸泡熔化的羊油,把纸加工成高韧性、半透明的材料,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蜡纸,然后钉在窗户上,不仅可以防风雨,而且有一定的照明,当然,也可以防止别人偷窥。
穷人买不起纱线和丝绸,也买不起黄麻纸,只能自力更生。他们经常把稻草或稻草绑成草帘,然后挂在窗户前,同时防止风雨和偷窥。
此外,古人入睡前,家里有屏风的人会把屏风搬到窗前,这也可以保护隐私。
古代窗户纸一刺就破了吗? 古人如何防止被偷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