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朝中期以来,中原王朝一直受到战争的影响,持续了200多年,这场持续了100年的战争终于被宋太祖结束了。宋太祖开始军事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希望长期和平。为此,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权力高度集中,建立了枢密院三政府统一体系。
[img]449620[/img]
枢密院:兵制改革的产物
宋太祖政变夺权后,放弃了英雄,杯酒释放了军权。总之,一系列的操作直接夺走了英雄的权利。同时,节度使得的行政权力和兵权也被剥夺,权力完全被自己收回。为了改进制度,建立了制度。
这是宋代管理军事事务的最高机构,该机构的长官有枢密使和副使。正史记载了他们的职责。
[img]449621[/img]
在《宋史·职官志》中:主要负责军国机务、兵防、边备、军事政令、出纳密命、招募、阅读、赏罚等。,保卫所有班直和内外禁兵。
宋代虽然有尚书,省里也有兵部,但名义上只负责一些器械和卫兵。事实上,真正的掌权者是枢密院。
三衙门:殿前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指挥司、侍卫亲军步军指挥司。这一制度的建立直接缓解了200多年来藩镇分离的局面。然而,这一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缺点是中央集权太严重,机构一直在重叠,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无法相互协调。
[img]449622[/img]
重文轻武,以文治武
唐末病变太频繁,宋朝皇帝和臣民有根深蒂固的想法。认为将军不能有太高的权力,否则很容易成为隐患。对于将军来说,可以说是各种各样的猜测,各种各样的预防措施,然后通过文化和武术来削弱将军的权力。宋朝的皇帝都认为,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确保国家的和平、长期和平。
枢密院虽然是与军事有关的机构,但最高长官从来不是武将,而是文臣。
总结
宋代以文治武的现象不仅是最高层,也是中央存在的地方。俗话说,上下效应在宋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宋太祖也经历了唐末的混乱局面,才有了如此根深蒂固的想法。宋代几乎所有的文官都用来压制武官,最大限度地降低武将的权力和地位。而且中央集权比较严重的时候,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有很大的隐患。
为什么宋太祖要建立枢密院?为什么宋代武将的地位这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