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天如何防蚊?防蚊的方法有哪些?给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世界上有3000多种蚊子,其中雌蚊主要以吸人或动物血为食。被蚊子叮咬后,不仅皮肤发痒,还会传播疟疾等传染病。@ 每当夏天来临,防蚊都是生活中时刻需要注意的事情。蚊子在地球上已经存活了1亿多年,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祖先茁壮成长。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天运》中有记载,“蚊蝇就是皮肤”,通昔不眠,表达了对蚊子的仇恨。古人夏天如何防蚊灭蚊?
[img]428796[/img]
1、古代的蚊香
烟熏法是古人最常用的驱蚊方法。蚊子怕烟,怕一些特别的味道。古人发现蚊子的习性后,用烟熏驱蚊。古人发现燃烧艾草、艾草的驱蚊效果好,烟雾少,味道不呛人。因此,艾草、艾草成为古代常用的驱蚊材料,也被制成最早的驱蚊工具“火绳”。直到改革开放,火绳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使用。秋天,人们把种子的艾草和艾草收集回家,像辫子一样编成绳子,然后挂在横梁上晾干,以免受潮。第二年夏天,火绳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晚上睡觉在家里点燃,驱蚊效果极佳!火绳的功能类似于蚊香的初级版。
至少在宋代,古人已经在火绳的基础上制作了蚊香。宋代《格物粗谈》记载:“端午节时,收藏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蚊香”中有雄黄成分。雄黄是硫化砷矿石,也是古代广泛使用的杀虫剂。此外,书中还提到古人在端午节采集材料制作蚊香,这很可能与古代端午节采集艾草的习俗有关。
清代蚊香的生产工艺进一步完善。晚清时节,一位来中国采茶的英国人曾写过一本名为《生活在中国人之间》的书,里面有关于蚊香的记载。当时,这位英国人从浙江西部到福建武夷山,途中因气候炎热潮湿,被蚊子叮咬了一夜。他的随从购买了一些当地人使用的蚊香,对驱蚊非常有效。他把这个信息传回欧洲后,引起了欧洲昆虫学家和化学家的极大兴趣,问他蚊香是由什么物质合成的。后来,他在浙江定海获得了由松香粉、艾蒿粉、烟叶粉、少量砷和硫黄混合而成的蚊香配方。是的,含砷!不知古人烧这种蚊香会不会中毒。
[img]428797[/img]
2、香囊驱蚊
除了蚊香,古人还用香囊驱蚊。香囊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除了香水,它还具有驱蚊作用。因此,它已成为古代文人雅士和贵族公子的最爱。香囊含有多种中药。这些中药具有驱蚊作用,如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等。这与今天人们在身上涂抹“风油精华”和“花露水”的效果相同。
古人除驱蚊法外,还有避蚊法。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把蚊子挡在外面!蚊帐是阻挡蚊子最常用的工具。南朝梁元帝写的《金楼子》记载,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经常在“翠纱之间”避蚊。今天的蚊帐就是这里的“翠纱之旅”。蚊帐在唐宋以后进一步普及。北宋张磊的诗《离楚夜泊高丽馆送杨克一侄四首》说:“准备饥朝烹饪,驱蚊夜。可见蚊帐已成为当时居家必备的物品。蚊帐在我国使用了2000多年,其雄风在当下依然不减。莱卡病毒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肆虐,蚊子是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当其他国家的运动员“谈论蚊子的颜色变化”时,中国运动员拿出了他们祖先的魔法武器——蚊帐,有效地防止了病毒的传播,但也引起了其他国家运动员的效仿。两千年前的中国制造,现在也可以派上大用场了。
3、其它奇妙的驱蚊方法
@ 古人有很多奇怪的灭蚊方法。例如,在家里的大缸里注水养青蛙。蚊子喜欢凉爽,需要在水中产卵。他们喜欢飞进缸里。他们一飞进去就会被青蛙吃掉。小说《金瓶梅》中还提到了另一种“灭蚊灯”。灭蚊灯挂在蚊帐里。灯的侧面有一个小嘴。当灯绳点燃时,由于冷热不均匀,会产生气流,蚊帐内的蚊子会被气流吸入灯笼中烧死。
可以说,与蚊子作战的历史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人们不禁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并不容易。在这里,向我们的祖先致敬!
夏天古人如何防蚊,有哪些防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