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927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976年11月14日)。
庙号:太祖
头衔:启运立极英武瑞文神德圣功至孝皇帝
属相:猪
籍贯:祖籍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洛阳。
陵墓:永昌陵(今河南省巩义西南堤东保)
赵匡胤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高祖赵迅,祖父赵敬,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成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与北汉大举南侵,带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成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1993年平定南平(荆南)和武平(湖南),1995年灭蜀,19971年灭南汉,1995年灭南唐,俘虏南唐后主李煜。除北汉外,十国基本统一。(见宋代统一战争)
赵匡胤在位17年,死于976年,50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相当奇怪。历史上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传说他的弟弟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因为避开太祖而改名光义)被杀篡夺了王位。天道玄远,很难说。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兵变事件,取代后周,建立宋朝。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柴荣突然死于疾病,宰相的范围被命令帮助柴荣的小儿子柴宗训继承为恭帝。这时,恭帝只有7岁(5岁),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局面。一个军事政变计划正在酝酿,由殿前检查,归德军节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等人策划。
第二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匆派赵匡胤统领诸军北上抵抗。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军离开都城,在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过夜,兵变计划付诸实践。那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士兵中传播了他们的评论,说:“今天的皇帝很年轻,不能亲政。我们为国家效力,打破敌人。谁知道呢;最好先把赵匡胤当皇帝,然后开始北征。”。士兵们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了。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来改名为宋太宗赵炯)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就指示士兵们在假装醉了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披上一件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都拜庭下,几里外都能听到呼喊万岁的声音,于是把他当成了皇帝。赵匡胤假装被迫说:“你们自贪财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否则,我不能为若主。”
支持者一起说“只有命令才是倾听”。赵匡胤当众宣布,回到开封后,他不应该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感到惊讶,也不应该对后周的公卿、朝鲜政府库和服从命令者感到欣赏。所有违反命令的士兵都应该“承诺”!于是赵匡胤率领兵变的队伍回到开封。
守卫首都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知士兵成功后,他们打开大门接他们。当时,在开封后周的禁军将领中,只有卫兵马步军副部长指挥使韩通想率兵抵抗,但在召集军队之前,他被军校王彦生杀害。陈桥兵变的士兵控制了下周的首都开封,没有血刃。
这时,周宰相的范围和其他人才知道,如果他们不区分军事情况的真假,他们就会匆忙被愚弄,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带领所有官员服从命令。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禅宗圣旨,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随后正式登皇,轻易夺取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因此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王朝在历史上被称为北宋,赵匡胤死后被尊为宋太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故事的真相。
赵匡胤简介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