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从宋朝开国国策:看宋太祖赵匡胤的功过 是和非

伟大的中华文明已经历了五千年的沧桑。在其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数十个强大或弱小的王朝,以及数百个充满战略或平庸甚至失去国家的皇帝。

其中,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在分裂的土地上建立统一王朝,以其宏伟的文化、灿烂的艺术和繁荣的经济,全面超越了前三个统一王朝——秦帝国、汉帝国和唐帝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王朝,它应该是最强大的勃起时期,但宋朝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转变,另一方面非常引人注目。

纵观中国历史上宋朝以前的三个统一王朝,在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古代皇帝的文治武功下,都是广阔的领土和朝服,甚至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唐朝时期北方的突厥人和回族人都倒在了中原文明的脚下。然而,宋朝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战争机器。由禁兵、厢兵、乡兵、藩兵组成的军队总数达到160万,其中正规军禁军总数占一半以上。然而,即便如此,它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西夏、辽、金、蒙古(元)击败,这不再是一个国家军事水平的问题。要知道宋帝国在军事水平、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当时中华文明圈的任何国家,更不用说西方分裂的欧洲王国和活泼的拜占廷帝国了。可以说,理论上,宋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但我们看到的是,宋朝的领土正在缩小,统治者正在萎缩,甚至西部地区也只是放弃了。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主动转让西域统治权的王朝。即使是后来被称为丧权辱国腐败的清朝,也不遗余力地粉碎了准葛尔和卓兄弟的叛乱,粉碎了西北地区的分裂势力!

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宋后的领土和国防军事实力基本上不超过宋前,甚至有很大的差距。以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规律为基本出发点,不难发现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离?前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分析成果。这些历史资料和分析结果也以北宋和南宋为分水岭,也可以认为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直接的分水岭。除了频繁的崩溃,我们还应该为辽、西夏和极其残忍的金元贡献惊人的巨额岁贡,以购买和平。因此,宋开创了中国首次被整个异族灭亡的先例,并以改变民族血性的国策成为中国文化的分水岭。世界史上的大秘长期萦绕在人们心头,这一切都归咎于宋初的一系列开国国策。这里不得不提到宋帝国的立国者——宋太祖赵匡胤。

祖籍涿县(今河北涿州)的赵匡胤,父亲是后梁时成德军节度使王熔的部将,后任后唐禁军将领,迁居首都洛阳。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天成二年(公元927年)。948年,枢密使郭威征服李守贞,赵匡胤应聘参军,从此开始了金戈铁马十三年的军旅生涯。从那以后,他在后周世宗的账下工作。在历次战役中,他逐渐积累了军事成就,并在殿前指挥使。他控制的军事力量“义社兄弟”逐渐成为后周发起的战争的主要指挥官,在后周的军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为赵匡胤在不久的将来发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准备了条件。公元960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年仅八岁的梁王柴宗即位为恭帝。赵匡胤用“点检”的“神符”精心策划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闹剧。代周建宋,雄心勃勃的宋太祖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征程。他先后平荆湖,灭后蜀、南汉、南唐,威胁吴越归顺。看到太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各种突破的战略政策很快实现了全国统一。只有山西太原的北汉和辽占领的燕云地区,赵匡胤死于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因箭伤复发,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活。应该说,宋太祖赵匡胤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他在第一个千年之交,将中国从五代十国重组为东亚的超级大国。他建立的大宋朝在开国之初雄心勃勃,雄心勃勃,迫不及待地统一了世界。然而,当太祖即位时,一系列开国国策使强大的宋朝沦落到割地纳贡、战败如山倒的地步。

宋初开国国策中最失败的地方是崇文贬武。为什么宋朝会出现这种文重武轻的现象?为什么赵宋要改变汉唐一直采取的积极主动的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这些都是为了约束帝国内部的军队势力,为后来的“赵天下”奠定基础的太祖赵匡胤。秦灭于苛税,汉灭于战争,隋灭于劳役,唐灭于军阀割据。从唐代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那些在中国政坛活跃了几百年的文人政客,更多的是割据一方、自尊的军事将领。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中期以来设定的节度使一个职位逐渐成为一方掌握权力的职位。经过安史之乱的唐帝国已经是江河日下,尽管她仍然活了近200年,最终还是死在这里。在接下来的五代人中,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军事将领和军事将领的闹剧。就连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通过这种不光彩的方式从后周的孤儿寡妇那里获得了王位。这种情况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只有公元2-3世纪的罗马帝国才能与之相比。赵匡胤夺得了皇位,但他也害怕自己手下的重要军事官员有一天会心血来潮,制造一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闹剧。于是他开始了为“赵天下”延续万世的一系列准备,制定了相应的国策。

首先是削弱武将的力量。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走狗煮,好弓藏”的传统。从越国文仲自杀,到秦蒙父子被杀,再到汉初三大英雄之一韩信被杀,几乎每个朝代开国之初,总有一群重要的大臣因为各种原因被统治者杀害或囚禁。像范蠡和张亮这样急流勇退的聪明人真的很少见。赵匡胤知道,石守信等“义社兄弟”是他忠诚的手下,但当他们坐在世界上时,这些人成了他害怕的对象。是杀是囚?赵匡胤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答案,让几百年的历史医生再次为他鼓掌。有人把他和后来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相比,骂“和尚头”心胸狭窄,杀死了明初几乎所有的开国将领。“杯酒释兵权”成了千古绝唱。赵匡胤夺走了他亲信的兵权,没有上演其他王朝开国之初的悲剧。

可以说,这是赵匡胤与其他开国皇帝不同的地方,他很好地解决了帝王与开国重臣之间的矛盾。然而,赵匡胤很聪明,但他太聪明了。如果他只是削弱了他怀疑的将军的军事力量和他们领导的军队的军事力量,同时提拔了新的年轻有前途的将军,建立了自己的直系军队,也许宋帝国会成为一个强大的东亚超级大国,但在削弱了这些人的军事力量后,赵匡胤不断发布了一系列军事制度变化,例如,中央政府将枢密院设立为最高军事机构,分割宰相的军事权力。这一举动最初是为了降低宰相的权利,消除对皇帝权威的潜在威胁。这一举动最初是为了减少首相的权利,消除对皇帝权威的潜在威胁。然而,自太祖设立枢密院以来,这一职位一直被公务员占据。后来,虽然武术官员爬上了这个职位,但他们在这个职位上的时间并不长,最终被朝鲜的公务员部队赶下了舞台。同时,除了设立枢密院长为枢密使外,还设立副使,然后继续设立第二副院长签署枢密院事,最后设立副院长签署枢密院事。这种组织结构的重叠不仅繁琐,而且大大降低了军事调动的效率。

“守内虚外”、“强干弱枝”一直是赵匡胤的既定国策。在辽国连续两次惨败后,一个锐意进取的大宋帝国退缩了。此时,全师雄兵变、王小波李顺起义、王均兵变不断发生。宋帝国的统治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对内镇压,对外妥协,中国人一直是内战专家,外战专家!赵匡胤也花了不少心思驻扎禁军,把当地军队的强壮士兵纳入禁军。当地军队只剩下老弱残兵,他把禁军一半驻扎在边境,一半守卫着首都。这种“守内虚外,强干弱枝”早已埋下了宋帝国两次毁灭的种子。

文武都是“国家大器”,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一个民族健全人格的全部,阉割任何方面都会有问题。赵家皇权为“皇家警犬”创造了这种廉价的国家士兵的不良政治,使赵宋死于外敌,10万人不可避免地投海悬崖。不死于金也不死于元,被强敌灭国的命运终不可逃。明朝国家模仿宋朝,死于外敌也是必然路线。戚继光晚年被贬死也是岳飞的类似情况。宋代文重武轻政治恶果的影响在宋后三大朝代都有,但未能回归中华文明的汉唐雄风。类似于清朝和元朝,关外蛮族的强风注入了中华民族对武臣神经过敏的身体,扭转了“守内虚外、崇文抑武”的恶政,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在清朝和元朝建国之初,种族文明并没有根除野蛮和野性。杀人未息导致民族对立,耗费大量国力控制中原汉人,但很难发扬光大于中国周界的中华文明。然而,明朝成为第二个宋朝,因为它遵循宋朝的国制。统一完成后,它关闭并锁定了这个国家。宋朝以后,中华文明终于留在东亚四界,未能发扬光大于世界五大洲。


从宋朝开国国策:看宋太祖赵匡胤的功过 是和非从宋朝开国国策:看宋太祖赵匡胤的功过 是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