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桥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司马曹真之子。从小以宗室身份进出宫殿,谨慎持重。曹睿即位后,他被任命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曹睿卧病时,崇拜曹爽为将军,假战斧;齐王曹芳即位后,曹爽被加为侍中,改为武安侯。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命私人,专权乱政,侵吞财产,一心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国内虚耗死伤重重,日常生活自比皇帝。司马懿在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因谋反之罪,在朝议后被杀。
曹爽从小进出宫,与曹睿友谊良好。曹睿继位后,任命他为散骑待郎,后迁任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再转任武卫将军,特别受宠。
曹真于公元231年(太和五年)去世,曹爽继承邵陵侯爵位。公元239年(景初三年),魏明帝曹睿病重,任命曹爽为将军,假战斧,都督中外军事,记录书事;把王子曹芳交给曹爽和司马懿,命令他们一起帮助8岁的少爷。曹芳继位后,加曹爽侍中,改为武安侯,食邑12000户,送剑上殿,入朝不趋,赞不名,与司马懿各统精兵3000人,共同执政。
曹芳即位之初,曹爽凡事与司马懿商量,不敢专行,司马懿也以此为国家肺腑,以礼让之。后来,曹爽听从了亲信丁静的计划,把司马懿尊为太傅,趁机削去了司马懿的军权。同时,晋升司马懿的亲信蒋济为太尉,借此机会免去了蒋济原领导的将军一职,任命他的二弟曹羲为中国领导。后来,他废除了禁军五营中的中垒和中坚两营中尉,并将两营中的士兵交给曹羲直接领导。此外,曹训是武卫将军,领导禁军武卫营。曹彦是散骑的常务侍者,曹爽兄弟完全掌握了首都的禁军;他的表弟夏侯玄被任命为中央保护军,负责总统将军,选拔和使用军事武官。另一方面,司马懿的空间在政治上进一步压缩,他的亲信被任命为朝鲜的重要职位,如任丁静、何燕、邓阳为尚书,何燕负责选拔官员;任命李胜为河南尹,毕轨为司隶校尉,控制首都内外的权威;同时,令尚书提前向自己汇报,权衡重量后询问司马懿,然后逐渐停止询问司马懿对政令的看法,开始专政.
曹爽简介 三国时期,魏国司马曹真的儿子曹爽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