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我们可能最熟悉李白的诗,似乎最了解李白,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李白的外表怎么样?他又胖又瘦吗?它又高又矮吗?他的诗很好。这个词是怎么写的?
与李白同时代有一个叫魏浩的年轻人,特别崇拜李白,是李白的“追星族”。李白也信任他,把当时的诗交给魏浩整理成集。魏浩在这本诗集前写了一个小序列,那就是《李翰林集序》。在这个序列中,他描述了李白的长相。他说李白“眼睛明亮,哆嗦(chī)如饿虎”。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他的眼睛明亮,这里的“哆啦”意味着张开嘴,也就是说,当李白张开嘴时,老虎下山了,这是动态的一面。另一面是什么?再看后两句话,“或时束带,风流酝酿”,有时他穿着整齐,腰扎玉带,头扎布巾,也显得迷人。在诗中,李白常自称:“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与韩荆州书》)“身不满七尺”,换算成今天的尺寸也就一米七左右,不算高,但他的心气很高,鄙视群雄。
20岁左右,李白去见了当时著名的道教领袖司马承真。司马承真对李白有一个评价,说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以和神一起游八极之表”(《大鹏赋》)。你的长相挺仙风道骨的,器宇不凡,可以一起游云天宇宙。李白回忆说,当他第一次来到长安时,著名诗人何知章曾经惊叹他像个“堕落的仙女”,也就是说,他像天上下凡的仙女。而且,李白在写给别人的诗中也对自己评价很高,说自己以“天为荣,道为貌,不屈自己,不干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以天地自然为外表,拒绝附庸权贵,也拒绝为自己的名字拜访王子。从这些记录中,我们一般都能感受到李白优雅孤高的气质。
为什么我们要花这么多篇幅来谈谈他的外表、体型和气质?这种外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我们对李白有一个总体印象:他身材不高,眼睛明亮,气质优雅,个性傲慢。台湾省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李白:“酒入愁肠,七分化为月光,其余三分称为剑气,绣口吐出半个盛唐。(《寻李白》)结合前面的内容,这首诗确实写出了李白的个性气质,写得很生动。
李白长什么样 李白的长相和气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