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裴松之简介 南北朝史学家裴松之和《三国志》

裴松之简介:闻喜裴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家族,在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汉、魏、南北朝到隋唐、五代,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很多人才。 在各个学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指的是不屈不挠。其中,裴松之尤其出名。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 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他出生在士族官僚家庭,祖父裴昧官居光禄大夫,父裴贵曾任正员外郎。裴松之从小就喜欢读书,8岁时就熟悉《论语》、《诗经》诸书。博览典籍后,学识日进。太元十六年(391年),裴松之任殿中将军,时年20岁。义熙初,裴松之先后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吴兴故张县县长等职,后升回朝廷,改为尚书郎。东晋时历仕零陵内史、国子博士等。入宋后,他担任中书侍郎。

宋文帝以陈寿的《三国志》记事过简,命令裴松之广采三国各类史籍为陈书作注。裴松之受诏后,上搜旧闻,临近遗逸,经过三年的精心写作,终于在元嘉六年(429)七月写了《三国志注》。裴注之前的注史一般都是注释文意,大部分都是专门注意文辞训斥,而裴注的重点是事实的补充和考试,原文的音切和解释不多。在《三国志注》中,他充分贯彻了“补阙、备异、惩妄、辩论”的指导思想。裴注不仅解释了地理名物,还补充了原书史实的遗漏,纠正了错误。几个同事记述不同的,他都收录了,以备参考。裴注对历史事务和人物发表了评论;裴注还驳正了陈寿讨论不当的问题。裴注搜索广博,引书的头尾完整,没有剪裁和分割。为了注释《三国志》,他收集了三国时期150多种史料,引用了各家作品的原文,注释的字数约为陈志的三倍。

裴松之简介 南北朝史学家裴松之和《三国志》

在他的《上三国志注表》中看到了这四种体例的说明。: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注陈寿的《三国志》。寿书全叙可观,事多审正。近世嘉史,真诚游览花园。然失在于略,有时会有泄漏。臣奉旨寻详,务于周悉。搜索旧闻,近距离遗逸。虽然三国历年不远,但与汉晋有关。第一尾涉及,进出百年。注意错误,每多舛彼此。其寿所不载,事项存录者,则无用于补其阙。或者说一件事而辞有乖杂,或者出事本异,疑不能判,而且都抄内备异闻。若显然是错缪,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惩其妄。当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为愚蠢的辩论。”

针对当时的史书“疏忽寡要”、裴氏将“补阙”列为“时有脱漏”缺陷的第一项,作为注史的重点。所有陈志不载、有保存价值的史料,都要补充注书。裴松之广征博引,精心补充陈志中记载过于简单的地方,让读者知道比陈志更多的历史事实。三国时期,曹操始兴屯田是一项重要的政治经济措施。而《三国志武帝纪》只在建安元年条下写“用枣、韩浩等议开兴屯田”,这样一代大事,只有少数。裴松之则引王沈《魏书》补充,联系后面《任君传》引用的《魏武故事》,共增加近330字的相关记录。这样,对屯田的前因后果和具体措施进行了大致的描述。与重大事件和人物有关的重要文献也是补阙的内容,比如曹操的《明志令》、《举贤无拘品行令》、曹丕的《与吴质书》、李密的《陈情表》等,都是裴注传世的名文。

“备异”是针对同一件事,而每本书记载却“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的情况,裴注“并抄内备异闻”。在裴松所能看到的各种历史中,有许多不同甚至矛盾的记载。裴注比较鉴别,可以做出更客观的判断,但对于那些不容易辨别是非的材料,将被收录在一起,留给读者或后人来区分。@ 裴注还将能认同却把握不多的论点归类为备异类。比如《武帝纪》引用的《山阳公载记》的记载与陈书不同,裴松之判断:“刘备先破(曹)公军,再(孙)权攻合肥。此前纪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两者不同,吴志为是。”

鉴于陈志中明显的错误,裴注引举事实纠谬,称为“惩妄”。“惩妄”有两种表达形式。一是提到陈志前后的不幸之处,自证其误。比如《武帝纪》载官渡战前曹军“兵不满万”,裴注说:“不应该这么少。复在《荀子传》中发现了“十万之众”的矛盾记录,进一步辨别了“官渡之战不得云兵不满万也”。 二是引用其他历史学家的描述来区分陈寿记录的错误。如《朱然传》记载朱然在赤乌五年战败魏将事,裴引用孙盛《异同评》的研究,认为“陈寿误以吴嘉禾六年为赤乌五年耳。”

裴松之简介 南北朝史学家裴松之和《三国志》

“辩论”包括对历史事物和历史书的评价,即对一些历史事实、陈寿的《三国志》和各种历史的评价和评价。裴注在补充历史事实的同时,经常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发表评论。比如《关羽传》中关羽投奔刘备,曹操禁部追杀的记载。裴松之评论道:“松之以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谁能到此为止?” 裴松之对张昭劝孙权降曹的评论也与普通学者不同。他说:“若使昭议获从,则六合一,怎么会有兵连祸结,那就是战国之梦!虽然对孙氏没有贡献,但对世界有很大的影响。这也体现了他独特的洞察力,反对分裂,渴望统一的进步史观。裴松之对陈寿的一些评论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陈寿把袁术的失败归咎于奢侈和放肆,裴松之批评他没有抓住事情的关键,认为“妄自尊立”是袁术灭亡的关键。

裴松之一生的作品,除了《三国志注》,还有《晋纪》。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又有《裴氏家传》、《集注丧服经传》、裴松之集。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这本书为三国时期的历史保存了大量珍贵生动的历史事实,具有独立的价值。他创造的更完整的历史注释新法律为后代的历史学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模式。


裴松之简介 南北朝史学家裴松之和《三国志》裴松之简介 南北朝史学家裴松之和《三国志》

,

  • 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 为何后来成为武财神?
  • 关羽,关二爷的英雄事迹,估计大人都听说过或看过关二爷的事迹。 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

  • 裴松之简介 南北朝宋代著名史学家裴松的生命
  •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汉族,南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来搬到江南。著名历史学家是《三国志》的作者。它被称为三代...

  • 西晋著名历史学家陈寿简介 陈寿与史书《三国志》
  • 陈寿简介:陈寿,233年(蜀汉建兴11年)出生于安汉县(今南充市顺庆区),297年(西晋元康7年),终年65岁。 陈寿出生时,正是魏、...

  • 为什么陈寿的《三国志》不写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 《三国演义》的故事一直有“七实三虚”的说法,也就是说,大部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少数是艺术虚构的。以“七抓七纵”为例...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哪个好看?哪个更值得读?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哪个好看?哪一个更值得一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看。 纵观中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没有一段历史...

  • 盘点三国志中六位武勇过人却死于非命的武将
  • 乱世出英雄,可以说是三国各地的英雄,但他们的结局却有喜有悲,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些人都很悲剧,而且死得很委屈! 第6名: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