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西晋著名历史学家陈寿简介 陈寿与史书《三国志》

陈寿简介:陈寿,233年(蜀汉建兴11年)出生于安汉县(今南充市顺庆区),297年(西晋元康7年),终年65岁。

陈寿出生时,正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对峙。战争仍然很频繁。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已经参军了。后来,他逐渐成为了高级将军马苏的参军人。他的父亲因为街亭之战退出了行军,回到了安汉的家乡。

陈寿从小就接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的父母非常重视把他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花了家资,在治西果山脚下为他修建了一座“万卷楼”,并聘请了当地著名儒家作为学校教师。

他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尊师重道,勤学不懈,善问善思,学业不断提高。大概在238-257年(后主延熙中后期),他以淳朴诚实的品行和优秀的学习告别父老,来到蜀汉首都成都,进入中国最高大学学习太多。当时,著名学者秦宓的高脚弟子、蜀中大儒、西充国县人乔周在成都担任蜀汉中央的典学,并亲自为太学生传道授业。乔周自然是陈寿的老师。

西晋著名历史学家陈寿简介 陈寿与史书《三国志》

在太学中,陈寿勤勤恳恳地研究了先秦儒家经典《尚书》和《春秋三传》,学习了先代名主贤君的治民兴国之道。他特别热衷于现代史,不厌其烦地精读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旁边还有先秦以来的各种经典。他经常独自坐在学校里,直到夜阑人静。乔周很重视这个弟子,所以经常不厌其烦地陪他夜读,因材施教,答疑解惑。陈寿聪警觉敏感,无论读书多么艰难,都能过目而明其宏旨,善于写作,作文内容真实,文字丰富。因此,他受到太学师生的高度赞扬,被誉为孔门七十二贤中工文学的游子夏。

太学完成学业后,陈寿开始进入他的仕途。延熙末,他被任命为魏将军(属第二品,排名第三司)姜伟的主簿,领取文件,办理日常军务。此后,他先后调任蜀汉中央图书馆东观秘书郎,以及服侍皇帝、传达诏书的显职黄门散骑侍郎。

陈寿是黄门散骑侍郎的时候,是蜀汉国力日削、北曹魏强兵压迫的危急秋天。然后主整天荒嬉,不预朝政,宦官黄皓借此机会专攻权力,蜀汉政治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刘禅的弟弟刘永对黄皓的专政非常不满。刘禅听了阉坚的诽谤,把刘永赶出朝廷,搬到当地当官,不让他回都城。将军姜维见黄皓大树朋党,权力熏天,曾建议刘禅除黄皓以保长治久安,而刘禅却根本听不进去。因此,黄皓更恨姜维。陈寿在仕途上也因不愿趋附而受挫。

就在陈寿仕途受挫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葬礼期间,由于极度悲伤和过度劳累,他也卧床不起。不得不让侍女为自己准备药丸。谁知道这件事是村里知道的,全世界都嘲讽他违反了“男女不亲”的封建清法。就这样,陈寿再次陷入困境,多年来不得升职。

263年,司马昭分兵三路攻蜀。这时,蜀军没有抵抗之功,最后不得不向曹魏投降。264年,蜀汉灭亡。一向忧国如家的陈寿,回到了家乡,深深地生活在万卷楼里,深深地埋在书山和墨海里,把亡父之死、废除之怨、灭国之痛埋在书山...就这样,陈寿在安汉老家寒窗生活了近十年。

265年,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宏自立,建立西晋王朝,改年为泰始。为了实现消灭孙吴、统一全国的宏大目标,晋武帝司马炎广泛采取了魏、蜀遗臣、先辈子弟的措施。268年(泰始四年)仲春,晋武帝在华林园与群臣宴会,宴会期间,晋武帝让大家推荐人才。领武陵太守的襄阳人叫罗宪,早年与陈寿同为蜀汉太学学友,也很有才华。罗宪极言陈寿等人学行,盛推宜加叙用。晋武帝立即下诏,命陈寿等速入京洛。

西晋著名历史学家陈寿简介 陈寿与史书《三国志》

进京后,陈寿被授佐为郎职,并兼领巴西郡负责产品评选拨人才的中正官。中书令关内侯和乔奏请晋武帝把蜀汉丞相诸葛亮故事的重任交给陈寿。不久,陈寿被命出补平阳(今山西临汾西)侯相(相当于县令)。平阳时期,正值西晋中央大力督促重农兴利的时候,陈寿一方面勤于政务,一方面挤出闲暇时间继续编写《诸葛氏集》。几年后,一部《诸葛亮集》编成了二十四篇文章,“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安”。这本书全面整理和保存了诸葛亮生前安民强国、治军振武的成功经验。273年2月1日(泰始十年),陈寿从平阳回京演奏这本书,晋武帝看完后大加赞赏,下诏作郎职(晋代称大作)。之后,陈寿从平阳调回京都洛阳,继续担任巴西郡的中正官。

陈寿是蜀人,一直非常重视弘扬乡邦优秀文化遗产。《益部芪老传》的写作是具体的体现。这本书记载了上起先汉,下终晋世,前后三四百年间益部名数百人。这本书不仅受到当代皇帝司马炎和文士的赞扬,而且对后人也有很大的影响。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竟不辞劳笔,曾将长达十卷的《益部芪老传》手书一过,作为珍品送给朋友。由此可见世人对这本书的重视。著名地方史专家东晋人常曲,不仅在这本书和《史记》中很有名、《汉书》堪比,在《华阳国志》中多取法取材于此。后来,《续益部芪旧传》也沿袭了它的体系。后来裴松之注《三国志》、李道元作《水经注》、徐坚编的《初学记》和宋编的《太平御览》等,都征集了大量的书籍,以补充旧史之阙,或增加旧闻轶事。不幸的是,这本书在宋朝之后就消失了。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汉末以来中国分裂100多年,回归统一。为了政治需要,陈寿现在承担着研究和撰写三国历史的重要任务。他日夜收集整理了三国时期的大量档案和文献,四次参观历史人物的轶事和民间谣言,参观了三国名人的遗迹,评估了旧历史人物的姓氏和官方爵士的行为,并开始撰写历史巨大的《三国志》。经过十年的艰辛,太康十年前才基本完成。这本书有65卷,《叙录》一卷(已失),总共近37万字,简明描述了汉末至晋初近百年来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之后,陈寿又进行了修改和修正,直到洛阳炎病死。因此,可以说,《三国志》的成功写作持续了近20年。在陈寿寿65个春秋的人生旅途中,他把三分之一的努力都投入到了这部不幸的作品中。


西晋著名历史学家陈寿简介 陈寿与史书《三国志》西晋著名历史学家陈寿简介 陈寿与史书《三国志》

,

  • 陈寿简介 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生平
  • 陈寿(233-297),字承佐,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乔周,曾任蜀汉卫将军主簿、东观...

  • 裴松之简介 南北朝史学家裴松之和《三国志》
  • 裴松之简介:闻喜裴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家族,在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汉、魏、南北朝到隋唐、五代,裴氏家族在政...

  • 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 为何后来成为武财神?
  • 关羽,关二爷的英雄事迹,估计大人都听说过或看过关二爷的事迹。 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

  • 为什么陈寿的《三国志》不写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 《三国演义》的故事一直有“七实三虚”的说法,也就是说,大部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少数是艺术虚构的。以“七抓七纵”为例...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哪个好看?哪个更值得读?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哪个好看?哪一个更值得一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看。 纵观中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没有一段历史...

  • 盘点三国志中六位武勇过人却死于非命的武将
  • 乱世出英雄,可以说是三国各地的英雄,但他们的结局却有喜有悲,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些人都很悲剧,而且死得很委屈! 第6名: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