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僧侣,俗名裴,字文德,镇江金山寺(今江天禅寺)的第二代祖师。法海禅师是唐代宰相裴休的儿子。他出家后,严格遵守戒律,行头陀行(佛教苦行),所以被称为“裴头陀”。法海禅师不仅以苦行著称,还建寺度众,淡泊名利,成为禅宗史上受人尊敬的僧侣。
与普通僧侣的僧侣经历不同,法海禅师是在父亲裴休的指示下出家的。裴休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也是黄柏希运禅师的弟子。在亲近僧侣、学习教典的过程中,他对佛教教理教义有着深刻的理解。裴休担任首相后,他的儿子裴文德在很小的时候就获得了冠军,并被皇帝命名为翰林。
裴休不希望儿子过早参与仕途,想以适当的方式磨练裴文德的心理修养,从而磨灭他的娇气和骄傲。偶然的机会,裴休决定把儿子裴文德送到魏山(今湖南宁乡县)密印寺,跟随当时著名禅僧、魏仰宗创始人凌佑禅师出家。裴休宰相在任湖南刺史时,经常亲近灵佑禅师,长期保持密印道场。因此,当裴休把儿子送到微山密印寺时,灵佑禅师欣然答应接受裴文德,很快就为他取了法号“法海”。
裴文德出家之初,灵佑禅师安排他做运水搬柴等苦差,以磨练他的骄傲。这位出家前是翰林宰相的儿子,一开始为僧人挑水担柴的时候,记得父亲送他出家时的教诲,虽然辛苦,但还是能忍受的。然而,灵佑禅师让他常年挑水砍柴,他渐渐产生了烦恼,开始抱怨这种艰苦的劳动。每当他工作时,他的心里都充满了怨恨。但他又不能违背父亲的命令,只能暂时忍受这种身心痛苦。
有一次,裴文德像往常一样为食堂做饭,为大众担水。他来回担水几次,累得满头大汗,这时他不满地自言自语道:“翰林担水汗淋淋,和尚吃了怎么消?这时,灵佑禅师正好经过他身后,听到裴文德的抱怨声,便微笑着,还读了两首诗回答:“老僧一香,能消万劫粮。“裴文德当时没有看到灵佑禅师在他身后。听到灵佑禅师充满禅机的诗后,他感到非常羞愧。从那时起,他收集了自己的身心,愿意为公众做各种劳动。
在微山密印寺,法海禅师并不自满,因为他是宰相的儿子。相反,他严格按照和尚的标准要求自己。他不仅坚持戒律,坚持坐禅念经,还奉行过午不吃的佛教饮食制度。法海禅师在工作修道的同时,也虚心跟随灵佑禅师习禅。灵佑禅师常以禅宗机缘之语开启法海禅师的智慧。在灵佑禅师的耳提面命下,法海禅师学修并进,深刻理解禅法的精髓。
经过多年的艰苦生活,为了深入经藏,学习三藏教典,法海禅师决定放下万缘,闭关三年,专心参观禅宗阅藏。在三年的闭关生活中,法海禅师每天都沉浸在禅悦中,不分心地读藏经,坐禅习定,写经文。三年闭关结束后,法海禅师不仅完全通达了三藏教理,而且全面提高了修证水平。在与灵佑禅师一起学习多年后,在灵佑禅师的建议下,法海禅师决定外出学习,寻求禅法的真谛。
离开微山密印寺后,法海禅师来到东晋高僧惠远大师住锡过的庐山道场学习修道。在庐山,法海禅师模仿前辈高僧的苦行方式,日中一食,夜不倒单,每以禅观生活。法海禅师常以苦行为修道日课,同参道友称他为“裴头陀”。庐山修道多年后,法海禅师来到镇江氏俘山(今金山)泽心寺修禅。当法海禅师看到泽心寺宇塌陷、杂草丛生、满目疮痍的景象时,不禁感到悲伤。法海禅师希望修复这座古刹,为僧侣们提供安心的修行道场。法海禅师还在佛前燃指供佛,以表达修复古刹的决心。
此后,法海禅师住在泽心寺旁的山洞里冥想禅修,禅坐念经后开山种田,修复殿宇,还筹集了多方建寺资金。至于法海禅师在金山苦行修寺的事迹,《金山寺志裴头陀》说:“唐裴头陀天生就很出众,胎素不群。他也是河东裴相国的休公之子。他因作文送出家,行头陀行,精炼形神,吃清斋,六点坐危。后来在金山塔旁的岩洞里,每次进入禅观,降龙断臂,重兴殿宇,成功而不知所措。宋相张商英题云:“半石室安禅地,盖代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山中留老人陀。""据寺志记载,日中一食、禅坐等苦行是法海禅师出家以来长期坚持的修行方式。在金山寺,禅师在岩洞里苦修,白手起家,重兴古刹。修复古刹时,法海禅师也给后人留下了“降龙断臂”的传说:法海禅师到达泽心寺后,山上经常有一条白蟒在山路上咬行人。山下信徒谈蟒色变,没人敢上山烧香拜佛。为了消除蟒蛇给信徒带来的安全隐患,法海禅师无所畏惧地与蟒蛇斗智斗勇,在降伏蟒蛇的过程中被蟒蛇咬断了右臂。尽管受伤,法海禅师也毫不畏惧,凭借自己的法力,降伏白蟒,最终将蟒蛇赶入河中,彻底解除了蟒蛇之患。
在修复泽心寺的过程中,有一次,法海禅师在挖掘和修建寺庙时挖掘了一些黄金。虽然修复寺庙急需资金,但禅师根本没有使用这些黄金,所以他很快就把黄金交给了镇江太守李琦。李琦在唐宣宗演奏此事。宣宗被感动后,下令将黄金交给法海禅师修复寺庙,并命令泽心寺更名为金山寺。
法海禅师重兴梵刹的愿望得到了周围信徒的全力支持。他们通过捐钱等方式,积极为禅师修复佛寺而努力。经过多年的艰苦经营,法海禅师终于建成了一座宏伟、庄严、独特的金山寺。由于对古寺修复的特殊贡献,法海禅师被广大信众尊为金山寺的“开山裴祖”,成为重兴金山寺的第二代开山祖师。法海禅师修建寺庙不是为了自己的舒适,而是为了和尚。
金山寺建成后,他没有享受它的成功,而是退休了,悄悄地离开了他多年来努力建造的金山寺。寺庙志愿者中的“重兴寺庙,成功但不知道该做什么”这个词,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猜测,而且让我们为一代僧侣法海禅师“不为自己寻求幸福,希望所有的生物都能离开痛苦”的菩萨行愿。
还原历史上真正的法海:历史上真的有法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