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名山是天中第一;山传言外,十法教是祖元。这是少林寺门前石坊上的对联,讲述了少林寺在佛教寺庙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四海第一”、“十方祖元”,为什么位于嵩山的少林寺敢称佛教圣地众多的中国大地第一,为什么少林禅宗能在中国佛教十大宗派中独树一帜?追本溯源,这与历代皇帝对少林禅宗的独尊有着密切的关系。
少林寺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禅宗祖庭。少林僧人以其著名的武功,留下了许多拯救生命、帮助危险和帮助穷人的感人故事。他们写下了“十三和尚救唐王”和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保卫国家等辉煌的历史篇章。因此,少林寺成为历代皇帝最重视、最关注和保护的寺庙。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为印度一位名叫佛陀的高僧修建了少林寺。孝文帝相信佛教,公元496年,印度僧人佛陀来洛阳传法,非常受朝廷尊敬。孝文帝下令在少室山北麓为他们修建寺庙,提供衣食。由于寺庙建在少室山密林深处,因此被命名为“少林寺”。佛陀专注于在少林寺翻译佛经,收集数百名学徒,传授小乘佛教。高足弟子有慧光、道房、僧稠等人。
少林寺第二位高僧是传奇菩提达摩。他是南天柱,古印度国秀玉王之子。经过三年的寒暑,他来到了金陵。当时,中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政治分裂。在佛教中,南方重视义理,北方重视禅宗。达摩因与梁武帝萧衍言不相投,到达北魏洛阳,深受北魏朝廷青睐,后长住少林寺传授禅法。达摩主张坐禅壁观,修行佛教“大乘空宗”,被尊为禅宗鼻祖,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隋朝大力倡导佛教,巩固王朝统治。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赐少林寺柏谷坞屯田100顷,使少林寺成为佛家庄园,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唐朝建立时,得到了少林寺僧侣的帮助,唐朝廷不断给予少林寺大量财产;土木工程和佛塔宝殿经常建造;皇帝和皇后经常游览嵩山和少林寺,这些寺庙被尊为佛教宝地。唐代少林寺土地1400多亩,寺基540多亩,寺庙建筑5418间,僧人2000多人。正如《少林寺碑》所记:“妙楼高阁,俯瞰林,金刹宝铃,上摇清汉。公元695年,武则天在嵩山陡峰建筑登封坛,改年号为“万岁登封”元年。登封县的名字是由此获得的;开元十年,也就是公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命天文学家和尚一行到少林寺修建玉殿。和尚一行精心设计建造了一座“梵天宫”,雕刻工非常精湛。少林寺的面貌焕然一新。
宋代理学兴起,佛、道、儒合流。理学家的思想深受禅宗的影响,禅宗和禅宗祖庭少林寺发展前所未有。宋雍熙年间,少林寺藏佛经9500多卷,被誉为“世界第一刹”。
元朝时,少林寺更加繁荣。元世祖忽必烈命令富裕和尚住在少林寺。在此期间,富裕创建了少林寺的钟楼和鼓楼。当时有2000多名僧侣。此外,元朝时,少林寺对外开放。日本僧侣邵元“在少林住了很长时间”,担任执事僧侣和“当山第一”僧侣,并取得了许多成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是和尚,他对佛教寺庙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此外,明朝皇帝照顾少林寺,经常翻新,使辉煌的寺庙经常翻新。由于少林僧侣在与日本海盗的战斗中为明朝而战,朝廷不仅免除了少林寺的粮食差异,而且还为少林寺修建了一座新的千佛寺。明朝皇帝的八个王子去了少林寺。
清朝对少林寺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康熙皇帝亲笔写了“少林寺”三字,使千年古刹更加风光无限。雍正十三年工程规模最大,在多次大规模整修重建中。雍正皇帝亲自参观了寺庙地图,批准了该计划,花光了雍正12年的水运节省米价和河南省积累的所有公款。寺庙周围的柏树被砍伐,建造了少林寺的山门,重建了千佛寺、寮屋等寺庙建筑。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并亲笔题诗立碑。现在《乾隆御制诗碑》还保存在少林寺御碑亭。
1400多年来,虽然少林寺多次被战火焚烧,但由于历代朝廷的重视和关爱,少林寺千年古刹的辉煌永存;只有这样,少林禅宗的佛光才能普照“十方法教是祖元”。
揭秘:少林寺的第一位高僧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