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陈桥兵变中赵匡胤是如何对待后周皇帝的?

为了稳定国家,兵变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消除后周的皇族实力。赵匡胤有没有残酷地屠杀他最大的政治敌人?没有。为什么不呢?让我们看看这几年的事情。经过一番激战,赵匡胤带兵攻入都城,进入皇宫。这时,符太后和周恭帝,也就是七岁的柴宗训,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于是互相拥抱哭泣,然后换上白衣服,坐轿子离开皇宫,避开天清寺。赵匡胤和众将涌入皇宫,四处搜掠,宫女们纷纷闪避跪拜。这时,赵匡胤看见一个宫女带着两个小男孩,衣着不一样,于是盘问,宫女说,这是世宗的两个王子。面对这种情况,有两种版本,一种是赵匡胤问大家:“我该怎么办?赵普回答说:“带走吧。一个版本是赵匡胤自己回头对大家说:“还等什么?于是左右把孩子带走了。虽然这两个版本不同,但都展现了赵匡胤的真实内心,想杀死周世宗的后人,斩草除根。只是第一个有点含蓄,想必是后人为尊者忌讳,不好说的太直接了,把恶人给赵普去做。第二种是直接的。从赵匡胤的生平和性格来看,第二种更符合赵匡胤的武将风格。

后来两个版本的故事都提到了一个叫潘美的人物。在杨家将领中,潘美又称潘仁美,是一位大奸大恶之辈,是朝廷反派的代表。历史上,潘美是北宋初期一位勇敢善战的名将,在北宋平定南汉、北汉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面对赵匡胤,他渴望了解后周皇族势力,所有将军都附和了,但潘美默却保持沉默。赵匡胤问为什么。潘美回答说:“大臣和陛下都在北方为世宗服务,劝陛下杀死世宗之子,就会有负世宗;劝陛下不要杀死世宗之子,就会有负陛下。还有一个版本,潘美回答说:“臣不敢以为不可能,只是因为不安。这两个版本都表明潘美是一个有自己独立观点的人。第一种直言不讳的建议,并指出杀死世宗的儿子有负世宗,这是作为臣子的不忠。一开始,我怀疑这个答案的真实性,认为第二个更接近真实,更含蓄,对赵匡胤的建议更委婉,但不安全,当然,不能杀,原因是赵匡胤曾经是后周的大臣,至少是周世宗晋升和信任的大臣。但仔细想想,也许第一个是真的。潘美很早就出名了,在高平一战中做出了贡献。之后,虽然她的名字不如赵匡胤,但她是赵匡胤不可忽视的重要助手。她和赵关系很好。而这一刻还是赵匡胤进都城的那一刻,说话时还有几分兄弟的语气,而且大家都很感激周世宗的恩情,所以直言不讳。当然,赵匡胤会越来越反感兄弟们的语气,于是他有了“杯酒释兵权”,建立了君臣之分。

陈桥兵变中赵匡胤是如何对待后周皇帝的?

无论如何,在兵变之初,赵匡胤曾想过杀死甚至杀死周皇室,以确保他王位的稳定。然而,他也明白,他所有的亲信都曾经是周世宗柴荣重用和信任的将军,他对周世宗有着难忘的感激之情。如果他被屠杀,他显然会危及自己的地位。于是赵匡胤命人追回一个男孩,交给潘美,让潘美收养子,给世宗留下另一条血。


陈桥兵变中赵匡胤是如何对待后周皇帝的?陈桥兵变中赵匡胤是如何对待后周皇帝的?

,,,,,

  • 赵光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太宗继位之谜
  • 赵光义的真名是赵匡义。后来,他改名为赵光义,因为他避开了他的兄弟宋太祖。在他的兄弟中,除了早逝的人,他排名第一。他比...

  • 出身武官的枢密使狄青:宋代唯一一个以文制武的例子
  • 五代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柯,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当时,军队几乎形成了建立皇帝的习惯。回顾这种习惯的来源...

  • 为什么包公包庇通奸犯?大清官断案讲法理也讲道理
  • 包拯(999年5月28日至1062年7月3日)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著称。进士五年(1027年)仁宗天圣。对...

  • 宋太祖暴死谜雾是情杀?还是权利的争夺而死的
  • 在历史中为了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只为了那无上的皇位。在历史上有个朝代定了一个兄终弟继的规矩,这就造成一位伟...

  • 苏洵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的三苏之一苏琏资料介绍
  • 苏迅简介:苏迅(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作家,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