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一个星星云集的时代,人才如黄河“泛滥”一发失控,当然,这个时代的神童似乎也特别多。
人物:曹冲 代表作:曹冲称象
曹操的儿子曹冲是个名人,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是“富二代”。小学语文教材《曹冲称象》中收录的故事,在中国大概是妇孺皆知的。孙权曾致大象,太祖(曹操)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说:“在大船上,刻水痕所到,称物以载之,校可知”。这类似于古希腊“力学之父”阿基米德发现的“浮力定律”。
当然,曹冲不仅聪明,而且从小就懂得体谅民勤,深受曹操的喜爱。曹操多次向大臣们表扬他,这意味着让他继承。不幸的是,曹冲在成年前去世,只有13岁。后来,悲伤的曹操对曹丕诸子说:“这是我的不幸,汝曹的幸运”,这显示了曹冲在曹操心中的分量。
人物:孙亮 代表作:孙郎断梅
孙亮是孙权的小儿子。这个“富二代”并不简单。他从小聪明能干。后来,孙权立孙亮为皇太子。孙权死后,孙亮继承了皇位。虽然孙亮当时只有十岁,但他才华横溢,没有人敢鄙视他。
这里有一个“孙郎断梅”的典故,讲的是孙亮有一天让黄门侍者拿蜂蜜浸泡梅子。黄门侍者和仓库保管员有差距,于是把老鼠屎放在蜂蜜里试图栽赃。孙亮觉得可能有冤情,就叫人把蜜里的老鼠屎拿出来,用刀切开,发现老鼠屎外湿内燥。孙亮说:“你看,虽然外面的老鼠粪便很湿,但里面很干。可以看出,老鼠粪便在蜂蜜中的时间并不长。它不是原来的蜂蜜罐。它必须在黄门取出密封件后加入。” 官员们都很佩服孙亮。
[img]122604[/img]
我不知道刘备看到老对手曹操和孙权的儿子这么聪明。他心里是什么感觉。
人物:孔融 代表作:孔融让梨
孔融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人,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也是孔夫子二十世孙的“文圣人”。《后汉书》称孔融“幼有异才”。当然,让孔融名扬天下的是“孔融让梨”这个小故事。据《融家传》记载,孔融兄弟七人,他排名第六。当他四岁的时候,每次他的兄弟们一起吃梨,他的兄弟们都拿大了,但他总是捡小的。家里的大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为此,他受到孔氏宗族的赞扬。
当然,孔融不仅有礼貌,而且有很好的辩论天赋。十岁时,孔融和父亲来到首都洛阳。中国医生陈敏听说孔融有不同的天赋,非常不同意地说:“小时了,可能不好。”孔融立即反驳道:“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小时,你必须成为一个。”陈敏无话可说,这里的人都很惊讶。
人物:周不疑 代表作:无疑十计
天才是对比的,周不疑有两个“参考”,一个是曹冲,一个是曹丕。周不疑和曹冲年龄相仿,两人关系很好,彼此是好朋友,曹操也很爱他,一度想让他做自己的乘龙快婿。但曹冲死后,曹操的心变了,每当他看到周不疑的时候,他都会想起曹冲,心痛不已,于是命人暗杀。曹丕问曹操为什么会这样,曹操一针见血地说:“这个人不是你能驾御的。“连曹丕都驾不住的人,可想而知,长大后还不是司马懿。
@ 还有一个关于零陵先贤传的故事, 曹操攻柳城不下,图片形势,为难计策,周不疑进十计,攻城即下。这颇有鬼才郭嘉当年“十胜十败”的风范。
人物:诸葛恪 代表作:诸葛驴
诸葛恪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物。他很少有才华。他发藻岐一,辩论应该是正确的。可见,吴国人在辩论口才方面并没有比得上他。孙权认为诸葛恪是个天才。他说:“蓝田生玉,真不虚。”
有这样一个典故,讲的是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看起来像一头驴(也就是现在的马脸,李咏),孙权大会的大臣们,让人牵着一头驴进去,长时间检查他的脸,题为诸葛子瑜(诸葛瑾)。恪跪着说:“乞求笔益。”因为听和写。继续说“驴”。举坐笑笑,是驴赐恪的。
然而,面对诸葛恪张扬的性格,金常常嫌之,称之为非保家之子,每一个忧愁。后来,如预期的那样,诸葛恪在一场政治斗争中被屠杀。
人物:王戎 代表作:王戎识李
魏晋著名的清谈组合“竹林七贤”成员之一王蓉,从小聪明,身材矮小,风姿秀彻。中书让裴楷称他的眼睛“烂如岩下电”。
当神童王戎七岁时,他尝到了和所有的孩子一起旅行。看到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者问,回答:“树在路边,多子,这就是苦李。”取之,信然。可见王戎的洞察力很强。路边李树上的李子很甜。估计他们早就被路上照亮了,轮不到他们几个孩子了。
[img]122605[/img]
虽然王荣的洞察力惊人,但他的性格和智商似乎是不成比例的。《世界说新语》记载:“王荣有好李子,卖,害怕人们得到它的种子,永远钻它的核心。”这意味着王荣有一大片品种很好的李树(看来王荣一生都在与李子作斗争),担心别人会得到他的好品种,总是在上市前钻李核。这一举动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嘲笑。
人物:王粲 代表作:王灿复盘
王灿年轻时就有才华。《三国志王灿传》说他“性善算,算术略尽其理。作文好,写得好,没有改变。有时候人们常常以为宿构,但正复的意思是秦思,不能加。”。用现在的话来说,王灿的语文算术都不错,可以算是文理科的全才。
然而,王灿真正的杰出之处在于他的超级记忆力,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王灿看着旁边的人下围棋,不小心撞倒了棋盘。下棋的人非常生气,责怪王灿。王灿一言不发,又在旁边放了一个盘子。放好后,经过比较,一个儿子还不错。可见,王灿的记忆力惊人。
王灿很有名。就连当时的文学巨头蔡勇也用新的眼光看着他。有一天,蔡勇听说王灿来拜访他,赶紧迎接他。他甚至把鞋子穿反了。客人们惊讶地看到蔡勇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如此屈尊。蔡勇明白大家的想法,说:“这是王子的孙子。我有特殊的天赋。我不如他。”
人物:何晏 代表作:何氏之庐
何晏是曹操的养子,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美男子。这个人的生活方式,涂脂抹粉,走路看影子,吃药散散,谈玄论道,完全是魏晋世族的风格。然而,这个“享受主义者”的童年却很有名。
据《世说新语》记载,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中,因欲为子。颜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们问其故,回答说:“何氏之庐也是。魏武知之,即遣返外。由此可见,这是何晏不愿做曹操义子的委婉抗议,在曹操的府中划出一块地叫“何氏之庐”,显示不想改姓曹。《太平御观》还记载,何晏和曹氏诸子坐在别席上,声称“礼,异族不相贯”。可见,何晏颇有家庭背景,不屑阉党出身的曹氏为伍。然而,这个清高奢华的何晏终于被曹氏杀了,不知道是不是讽刺。
盘点三国时期八大惊世神童:长大后命运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