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是五代时期南方的分离政权。国主李静和后主李宇都是著名的作家,为中国词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例如,李静的“汉香卖翠叶残,西风担心绿波”,“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玉胜寒”,李宇的“问你能有多悲伤,就像春水向东流”,“自然生长恨水长东”,都是流传千年的好句子。
可见南唐文化还是很发达的。除了会做诗的君王,还有一大群文化大臣,比如被王国维赞赏的冯延思和文学家徐炫。徐炫真的很有才华。他十岁时开始写像样的文章。他不仅文采好,而且口才好。每次去宋朝谈判,他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让宋朝的文武官员甚至赵匡胤哑口无言。
今年,徐炫代表南唐,北上汴梁与宋朝谈判。宋朝听说徐炫快到了,很紧张。大家都在讨论如何对付徐的“铁嘴”。“朝臣们都害怕这些话。”但赵匡胤并不紧张,说:“你先退,我有自己的办法。“不久,他命令从殿前司中选出十个人作为欢迎徐炫的使者。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不认识几个大字。“十个不识字的人以名入宫殿”。赵匡胤终于大笔一挥,选了一个不仅不识字,连话都不会说的大老粗,还肯定地说:“好了,就选这个迎徐大学士吧。在场的文武百官大吃一惊,不知赵匡胤葫芦里卖什么药,但还是按照旨意派这位哥们去迎接南唐使者。哥们也受宠若惊,没想到皇帝给了他这么光荣的使命,又不敢问,只好硬着头皮上阵,“殿侍者莫知@ 弗获已,竟往”。
在宋南唐分界的江面上,宋使者见到了徐炫,徐炫开始滔滔不绝地讲理论和摆事实。宋朝的随从团一个个目瞪口呆,无言以对。而他们不识字、不善言辞的团长,对徐炫的口若悬河的辩论一点感觉都没有,至少没有回应。基本上,与徐炫的才华相对应的是一堵墙。一路上,缺少对手的徐炫感到非常孤独。他与宋朝使者缺乏机智的对抗和良好的互动。他们根本没有交集。相反,这个傻使者让徐铉觉得对方高深莫测。由于没有回应,徐炫也是哑炮,一路无聊到开封。赵匡胤的智慧在于,在与聪明的对手打交道时,他不是在寻找与对方水平相当的人,而是在寻找一个根本没有交集的人,这让对方感到无用和无能为力。当然,这种奇怪的选择背后是大宋的实力在说话。
赵匡胤是如何成功吓跑南唐辩才徐铉作为文盲使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