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昌(1081-1127年)出生于徽宗、钦宗朝,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书侍郎、少宰、太宰、门下侍郎等职务。金兵围开封时,他主动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要求割地赔偿。归宋后,任河北路割地使。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占汴京,俘虏徽钦二帝470多人,文武百官2000多人北归,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二月向张邦昌宣读书封文件,三月初一张邦昌前往尚书省,金人警告他,到三月初七,不登基就杀大臣,纵兵血洗汴京。于是张邦昌当了32天皇帝。史称“靖康之变” 。
金国退役后,张邦昌脱下皇袍,去掉皇帝的头衔。他不在正殿工作,也不自称“我”。他可以说是循规蹈矩,谨慎谨慎,以免赵回朝后减轻罪责。最后,他迎来了元佑皇后孟进入延福宫,封君王。后来,他南下归德(今河南商丘)。看到康王赵构后,他“在地上哭泣,请死”,说“鼓励金人推戴者,想要一段时间来缓解国家的困难,敢于拥有他?”。
随后,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即宋高宗,改年建炎,封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使,同安郡王,再次晋升为太傅。有人告诉张邦昌在宫中玷污了宫人,也有人说他是叛臣,宰相李纲等人力主义者严惩。建炎元年6月(1127年7月),被贬至潭州(今湖南长沙)“安置”
不久,金兵以张邦昌被废为由犯罪。同年9月,南宋下诏将张邦昌送死,并同时杀害王时雍。高凉郡(今广东高州)人王时雍。曾任北宋官部尚书、开封府尹。东京在“靖康之变”时留守。王时雍是推荐张邦昌成为皇帝的首席英雄,也可以说是他的知己和最好的朋友。然而,当王时雍称他为皇帝专用的“陛下”时,他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他(宋史卷475卷)。王时雍被张邦昌封为权知枢密院事领尚书省。行刑时,张邦昌读罢诏书,“徘徊退避,不忍自杀”, 执行官监察御史马逼他死,最后登上潭州市天宁寺平楚楼,仰天长叹几声,上吊自杀,时雍被斩首。
后人认为,与人们一致认定张邦昌为“叛徒”的结论相反,事实是,自成为“皇帝”的第一天起,张邦昌就在不懈努力推翻自己的统治,实现前朝的复辟。即使张邦昌当过皇帝,他的最终目标也是恢复“旧王谢”。 到目前为止,有人毫不犹豫地说,张邦昌从头到尾从未叛变过任何国家。所以,说他小人可以,把他列为叛臣,不仅不公平,而且千古奇冤。
揭秘:只做了32天皇帝的张邦昌真的是叛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