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解密:为什么魏明帝曹睿坚持杀死皇后和侍从?

《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记载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景初元年(即公元237年),魏明帝曹睿摆驾北园,临行前特意告诉左右千万不要把游北园的消息泄露给毛皇后。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毛皇后很快就知道了,第二天见到曹睿时,问道:“陛下,昨天在北园游玩可享受吗?曹睿吃惊的时候,坚持左右之人给毛皇后通风信。魏明帝愤怒地下令杀死毛皇后,杀死十几名侍从。

皇后是公主中的第一位,“英俊的六宫人”(周书),也是世界上的母亲,曹海知道他去北方花园,问后,他轻率地杀了她吗?生命是宝贵的,服务员也是一个人,曹海不知道无缘无故的杀手会让世界拒绝接受吗?作为皇帝,曹海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利益。那么,他为什么要冒着世界的风险,坚持杀死女王和十几个服务员呢?

有人说这是争宠造成的祸事。原因是曹睿带着毛皇后的情敌郭氏去北园,却不允许毛皇后一起去,连消息都不让她知道。其实这句话不好,跟争宠关系不大。如果是争宠,一定是两个人互不让步,史书上不会有“郭夫人请延皇后”(《资治通鉴》)这样的记载。争宠是不可能的,但无论最后发生什么,都或多或少与“帝弗许”(《三国志》、《资治通鉴》)有关。

那么,曹睿为什么坚持杀死皇后和十几个侍从呢?作者的结论是,魏明帝曹睿因以下四个原因在北园做了一些看不见的放荡。

第一,曹睿贪婪的享受,已经是本性难以移动。曹丕留给曹睿的江山不稳,对立政权依然存在,内部矛盾日益激化。曹睿即位前,曾“在东宫,不交朝臣,不问政事,只潜思书”(《资治通鉴》),想磨刀不误砍柴工,计划以后有所作为。但即位后不久,曹睿作为一个大国的君主,因为没有人控制自己,变得越来越放纵,开始享受生活和皇权带来的快乐。“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三国志》),“包括经常游宴,有六个人选择女人知书可付信人...习伎歌手,各有千人”(《三国志》)

[img]116594[/img]

二是臣子多次劝诫,曹睿早已不耐烦。天子不作为,直臣便进宫面圣,好言相劝,说千万不要因此误国。曹睿要大张旗鼓地修建宫殿时,王朗出来说话,希望陛下不要铺张浪费,要“约他出去,约他出去,约他出去”(《资治通鉴》);当曹睿以女人和别人为幌子,选出美女入宫时,张茂站出来说话,委婉地劝诫道:“陛下不兢兢业业,念崇节约,思安天下,但奢侈是事...但也足以成为敌人的心”(《三国志》)...一旦曹睿稍有出格,臣子们就会挺身而出,劝他不要执迷不悟,要好好治国。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魏明帝的耳朵里难免会有茧。听了这些劝诫,听腻了,却不能直接把臣子们赶走。他们只能采取“一耳一耳”的对策,让他走。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魏明帝的耳朵里不可避免地会有茧。听了这些建议和建议,我厌倦了听,但我不能直接把大臣们赶走。我只能采取“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冒”的对策。让他走吧。后来,曹睿不让人告诉毛皇后,她害怕告诉其他大臣再次建议。

第三,毛皇后正派,曹睿早就不满了。虽然她出身低贱,但她为人正派,不愿意看到丈夫灯红酒绿,自甘堕落,荒淫误国。如果毛皇后知道曹睿会在北园“召才人以上音乐宴”(《三国志》),她肯定会阻止她。到那时,曹睿的雅兴会让她大吃一惊。魏明帝也深爱毛皇后,否则他不会立其为皇后,却不立虞氏,但后来也变了。怪皇帝身边有很多美女,把一生的心思都放在一个女人身上真的很少见。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少。对于女人来说,不管你有多漂亮,都有衰老的一天,但内涵会伴随你一生。不幸的是,魏明帝不吃这一套,只会把天生美丽的女人抱在怀里,把老珠黄的女人干巴巴地扔在一边,如何风雨,也与自己无关。毛皇后就是这样一个受害者,“皇帝幸运郭元后,后爱日放松”(《三国志》)。

第四,魏明帝心虚,怕人知道自己在放荡。虽然史书没有直接写曹睿那天在北园做了什么,但史书中的一句话还是可以推断出来的。魏明帝做贼心虚,生怕毛皇后知道自己和妃子在北园花天酒地,臣子知道。一旦传出去,我又要受苦了。听那些冠冕堂皇的话,我再也受不了了了。王朗已经说过“虽然是淫秽的,但在吉祥博物馆时间很新鲜,但明朝“百斯男”的基础”(《三国志》)。在这种情况下,魏明帝真的无法想象,在他们知道自己和妃子在北苑的浪漫之后,他们还能说出什么样的坚强话语。也许他们应该用死亡来强迫自己改掉这个习惯。

曹睿计划对毛皇后视而不见,不愿意和她说话。可心骄傲的毛皇后哪里愿示弱,牺牲自己是小,却不愿意看到皇帝的沉沦。当她知道皇帝和一群妃子在北苑娱乐时,当她知道皇帝不让自己知道这个消息时,毛皇后突然意识到她不能阻止皇帝的疯狂行为,但她不愿意看到丈夫的堕落。当她第二天见到他时,她试探性地问:“昨天,我参观了北苑,快乐吗?(《三国志》(《资治通鉴》)毛皇后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句普通话,竟然给自己带来了杀人之祸。

心中的不满达到了极点,曹睿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以身作则,便下令赐予母仪天下的毛皇后,杀死十几名侍从。我连皇后都死了,连心腹都死了,看谁还敢把这件事的真相抖出来。曹睿试图掩盖事实,没想到自己这样做其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事情的真相还在那里。皇帝有这样的想法,做坏事,但不想承认,害怕在历史书上留下记录,吸引后代的唾骂,然后试图抹去他们做坏事的记录。但其实呢?这样做恰恰是这里无银三百二的可笑举动,最后,白忙一场,反而更能引起后人的关注。你说可笑,不可笑。


解密:为什么魏明帝曹睿坚持杀死皇后和侍从?解密:为什么魏明帝曹睿坚持杀死皇后和侍从?

,,,,,,,,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

  •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只是靠忠义还因为什么
  • 中国历史上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的册封和祭祀的武圣只有三个。第一任武圣就是姜子牙太公,他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

  • 揭秘: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放弃曹操孙权?
  • 为什么诸葛亮选择刘备放弃曹操和孙权? 简介: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原因,中央电视台100个论坛的著名演讲者易中天的观点是:诸葛...

  • 曹操不能统一世界的秘密:内部问题让他担心
  • 曹操二十多岁时,从征服黄巾军开始。他认为国家取贼立功是他的愿望。从那以后,他已经快40年了,几乎没有一岁不出征。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