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一代名相李光地:妙家训 惠泽后世

以身作则 订立家规民约

李光地故居位于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中山街附近,由住宅、祠堂等部分组成,包括旧衙、新衙、贤良祠、问房大厝。其中,询问房大厝是李光地二伯父李日霏的住所。2013年,李光地宅和祠堂被列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李光地相关历史文化的实物资料。在新衙门里,李光地亲自写的家训《家训》和《诫家后文》,历经300年,依然悬在墙上,络绎游客默默敬仰,暗暗读书。

家训是家庭自身制定的约束和教育民族人民的“法典”。宋元明时期,家训文化蓬勃发展。不幸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闽地家训文化相对滞后,宗族子女和社会秩序失去了约束。以李光地家族为例。明清时期,李家在湖边生活了十几个世界。有些孩子失去了约束,从“贪图非分之财”到“忽视政府”。

[img]99618[/img]

1715年(清康熙53年),李光地请求休致得允,一路回到湖边,看到了这样的场景。这让这位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的理学名相忧心忡。他开始亲自写家训,建立宗族自治。

74岁的李金德是李光地的第11代后代。他告诉记者,《祖先》手册《家训》告诉家庭后代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告诫家庭后文》阐述了李氏家族出身草根,如何努力才能有现状;《本族公约》直接指出了家庭的坏习惯,严格规范了家庭成员。

除了家训,李光地还制定了乡镇约定。包括《同里公约》、《丁友还朝临行公约》等,他严厉反对盗窃、奸淫、赌博、偷耕牛私宰、防火焚山等,影响了湖头和附近的地方民俗,使地区稳定。

李光地族的规定也惠及全县。康熙五十五年,李光地亲自写信给安溪知县曾之传,并抄写了家规和乡约,告诉他:“发行条教,俾僻壤遵循。”从那以后,曾之传遵循了它的意图,把它推到了全县。

[img]99619[/img]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李光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叶茂樟表示,李光地的“家训”对社会影响很大,不仅教育了民族,也创新了泉州的民俗风情。他说:“后世出现了‘四世十进士七翰林’的盛况,先后出现了一位宰相、四位总兵、99位举人,入仕100多人。“此外,根据《榕村谱录合考》的记载,由于李光地制定了民族规定的乡约,以约束民族、教育子女、“奸贼屏息、狙击欺诈”,人民注重“孝道”道德,社会稳定和谐。

可以说,李光地的“家训”使宋代理学家的宗族自治理想首次在安溪乃至闽南地方社会得到充分实践。随着大量家训和家规的实践,敬业守分、勤俭节约、善待他人等理文理念渗透到地方建筑中,成为福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文化动力。

书院传承 振兴中华闽学

清初,福建战争频繁,文教设施破坏严重。李光地深感痛心。他把复兴书院、振兴闽学作为自己的责任,一生奔波,为当地书院写“院记”、
教书,吟诵诗篇,甚至亲自创办书院。安溪考亭书院、泉州府学是他请假在籍时,一力主持修复。

1715年,冬寒料峭,李光地回到家乡,拜访曾之传,落户文昌祠。看到文昌祠堂气势恢宏,县学东朱子祠却摇摇欲坠,颇有感触。他认为修建文昌祠堂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应该修建一个纪念朱子的地方,并建议修建一所学院。他对曾之传说:“俗祭文昌,盖古人司命之遗。虽然星星和河流必须与人相匹配,但朱子的老师在过去的500年里也是如此..武夷为朱子奉命品题名胜区,法得立祭,非其人不开心,期待我等待。”

[img]99620[/img]

这句话感动了曾传,于是在李光地的指示下,他在文昌祠后面买了一块土地,和文昌祠一起扩建到书院(书院故址在今县清溪城隍庙东),立了“考亭书院”牌匾,租了60块土地作为香火。

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年),考亭书院建成后,一块刻有“仙园”字样的石杰将被放置在仙园码头上,移入医院。据说这座碑是朱写的。在接下来的200年里,考亭学院延师聚徒,继续学习和表演艺术。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年),科举考试和兴学校被废除,安溪将考亭学院改为学校。这是泉州府最早建立的学校。民国时期,纪念书院的“仙园”石杰再次迁回原地,至今屹立在仙园古街后山。

叶茂樟介绍,李光地力修复的考亭书院是安溪历史上影响非凡的地方。在学院的传承、教育和培育下,清代安溪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不断增加。仅在清朝的260多年里,就有45名学者和313名文武学者。

除考亭书院外,李光地还支持福州鳌峰书院和尤溪南溪书院。@ 李光地还推动泉州知府刘侃知主持重修泉州府学,教育人民,不仅给泉州带来了良好的学风,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img]99621[/img]

纵观李光地继承学院教育的各种努力,其“学校的浪费是圣人和绅士的同情”的拳击心清晰可见。叶茂樟说,通过学院的地位,清代朱子学的中心逐渐转移到泉州,朱子学在福建进一步发扬,为创造和谐稳定、尊重教育、积极进取的福建文化奠定了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光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精神文化 后人传播不息

李光地已经去世298年,他的精神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将继续传播。

每年在湖头镇举行两次纪念活动,即5月28日的李光地忌日和农历九月初六的诞辰日。“尤其是五周年或十周年,会更加隆重。全族后裔都要出席,举行跪拜文贞公仪式,由高层民族主持,大家依次排成队,齐声学习《诫家后文》。新衙故居宗亲会会长李瑞荣说:“今天,李氏宗亲将其家训文化带出国门,在海外广泛传播。”

在新政府大厦的大厅里,四幅李光地亲自写了一首诗,其中一首写道:“家里传了一首冰壶赋,法庭茁壮成长,寻找玉树枝。”李瑞荣说,这些诗是李光地一生诚实、勤奋、热爱人民的真实写照,鼓励后代像他一样,心如镜子,雄心勃勃,努力工作,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img]99622[/img]

“2012年以来,我县在湖头镇最繁华的河滨路拨出30多亩土地,启动李光地主题文化公园建设。整个公园以李光地生活为切入点和主轴,弘扬李光地精神文化。”安溪县湖头镇文化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清丽表示,主要部分已完成。公园建成后,将成为湖头镇李光地文化之旅的又一站。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湖头,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和分散在湖头的李氏家族。”“去年,几个海外学生团体来到这里参观、交流和学习。在这里,游客可以充分了解李光地的历史事迹,感受到他的文化精神。”


一代名相李光地:妙家训 惠泽后世一代名相李光地:妙家训 惠泽后世


  • 齐家治国一代名相李光地:清朝历史平定三藩能臣
  • 《礼记》中有一句话:“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其家不能教,能教人,无之,所以君子不出家,成教于国。“也就是说,在治理国家之...

  • 李光地家训传出国门:后世四世十进士七翰林
  •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湖头镇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官员部尚书李光地的故乡。李光地曾以家训约束子孙后代。受其影响的子孙后代有“四...

  • 堪称完美的李光地 唯一的污点是[蜜蜡献策]吗?
  • 李光地是康熙年间的大臣,他一生功绩显著,能力出众,深受康熙宠信,身居高位很多年。他一生的执政生涯都是在康熙年间,和康...

  • 为什么李光地被贬为台澎知县?李光地的最终结局
  • 清朝康熙时期,李光地名晋清,厚安,榕村,福建省泉州市安溪湖头人。1681年,李光地推荐施朗领导,结束了郑明;他是清初著名...

  • 李光地是如何在复杂的官场中保全自己的?
  • 李光地为清朝一名大臣,福建安溪人,为官期间清廉忠正,政绩显著,懂得知进退,善辨风向,甚得器重,身任要职。李光地在复杂...

  • 历史上,李光地是康熙的心腹,雍正口中的完人
  • 电视剧李光地结局凄凉,但历史上却是康熙心腹,雍正口中的完人。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作为康熙皇帝手下最受重视的两位...